《柳橋晚眺》
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
閑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飛。
注釋
、偬鳎合蜻h處望。
、谄郑涸娭兄负舆、岸邊。
、蹤M林:茂密橫生的樹林。
、荛e云:浮云,無雨的云,飄浮在空中,其狀悠閑,故稱閑云。
、莨剩核。傍:依著、靠著。碧山:山嵐蒼翠貌。
賞析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山陰家居時作,寫景物“聞魚躍”、“待鶴歸”、“閑云”等,抒發(fā)了賦閑不用、壯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聯(lián)寫自己賦閑無聊的情景。次聯(lián)以閑云自喻,“故傍碧山飛”,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哀思。
整首詩是黃昏的景象。小浦,橫林,閑云,三個景象依次漸行漸遠,都是眺的結(jié)果。語有寄托,不得滋潤蒼生,只好如閑云野鶴。
擴展閱讀:陸游詩詞的藝術(shù)特點
、偎囆g(shù)風(fēng)格上,兼具現(xiàn)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fēng)。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fēng)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fēng)。陸游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借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quán)者的阻力之間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關(guān)懷現(xiàn)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詩風(fēng)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涼的一面。
、谡Z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陸游重視鍛煉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jié)構(gòu)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于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xiàn)出陸詩的個性風(fēng)格,被后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擴展閱讀:陸游的家世背景
陸游出生于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jīng)學(xué),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后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xué)的重要要典籍。[1]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jié)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遂居家不仕;陸游的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亦出身名門。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由水路進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開封),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時陸游年僅四歲。
陸游出生于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