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允許媒體發(fā)言,是一種文明,_____允許媒體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實的謬誤,也是保證媒體有效發(fā)言的文明。這種文明,_____祛除任何對于真實的畏懼。
A.一旦 只有 才能
B.甚至 只有 才能
C.一旦 只要 就能
D.甚至 只要 就能
2.蘇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經(jīng)_____。無怪乎七年前初次_____的時候它是那樣疲勞,那樣憂傷,那樣強顏歡笑。失修的名勝與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靈似乎都在_____蘇州自身的存在。蘇州,還是蘇州嗎?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千瘡百孔 拜訪 置疑
B.未老先衰 探訪 質(zhì)疑
C.老氣橫秋 尋訪 質(zhì)問
D.老態(tài)龍鐘 造訪 懷疑
3.這樣的貧困導致他們的小孩夭折,使他們數(shù)十年來活在缺乏糧食的饑荒之中,接著又陷入令人_____的單調(diào)生活。那天晚上,在村里的大會上,他提出了一項改變山村居民生活的_____。今晚之后,他說,我們將不再是個小村莊。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麻木 方法
B.恐慌 辦法
C.乏味 建議
D.沮喪 意見
4.為了研究和預報空間天氣災變規(guī)律,_____或減輕災害性空間天氣可能給人類活動帶來的災害和損失,一門把空間天氣的監(jiān)測、研究、模式、預報、效應、信息傳輸與處理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加以綜合與集成的新學科_____。
依次填入以上段落中兩個劃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A.清除 水到渠成
B.清除 脫穎而出
C.避免 浮出水面
D.避免 應運而生
5.轉(zhuǎn)瞬百年,同人等因念本館素有輯印各種叢書的傳統(tǒng),乃議無論舊著新書,凡足以反映某一時期學術(shù)思潮、某一流派學術(shù)觀點、某學科新的建樹、某一問題新的方法及其他足資長期參閱的作品,均擬陸續(xù)_____為《商務印書館文庫》而存錄之,俾有益于文化積累而取遍學林。顧茲事體大,難免_____,深望各界讀者、學界通人共襄助之。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 )。
A.選匯 力不從心
B.遴選 力能扛鼎
C.匯編 捉襟見肘
D.輯錄 鞭長莫及
【答案與解析】
1.答案:B
解析:
此題考查關(guān)聯(lián)詞的運用和語境搭配。
通過閱讀材料,我們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__允許媒體存在謬誤,也是…”與“允許媒體發(fā)言,是一種文明”兩句之間存在遞進的關(guān)系,所以第一個空格應選“甚至”。
后兩個空顯然是呈條件關(guān)系,在仔細閱讀句子之后,可知后兩個空當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所以應填“只有,才能”。
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D
解析:
此題考查成語和實詞混搭填空.
第一空由首句“2500年之久”可知“老態(tài)龍鐘”一詞最為貼切,以擬人的手法形容蘇州城年老體衰的樣子。“千瘡百孔”側(cè)重破敗不堪或弊病,原文并沒有這一意思,“未老先衰”與原文“之久”不符,“老氣橫秋”有貶義,而原文只是客觀形容蘇州城的古老,三者均不正確。
第二空能與一座城市搭配的只有“造訪”,“拜訪”指下對上的訪問,“探訪”跟的對象應該是人,“尋訪”有尋找探問的意思,而原文沒有這一意思,三者均不正確。
第三空“置疑”多用于否定,“質(zhì)問”表示責問,均與原意不符!百|(zhì)疑”是不相信,而“懷疑”是介于信和不信之間,在這里作者是想表示蘇州市民的失望和無奈,不是真的不相信蘇州的存在。因而此處填“懷疑”。
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單調(diào)生活”可知,空白處是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形容。故排除B、D兩項!奥槟尽北扔鲗ν饨缡挛锓磻混`敏:他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乏味”是形容詞,缺乏情趣興味!胺ξ丁辈挥糜谑箘泳,一般不用于“令,使……乏味”。本題正確答案A。
4.答案:D
解析:
此題是考查實詞和成語的混搭。
“消除”指使不再存在,避免指設法不使某種情形發(fā)生;對于“災害性空間天氣可能給人類活動帶來的災害和損失”可以避免卻無法消除,故第一空格選擇“避免”。
“水到渠成”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脫穎而出”比喻人的才能顯露出來;“浮出水面”比喻事物顯露出來;“應運而生”原指順應天命而產(chǎn)生,后泛指適應時機而產(chǎn)生。根據(jù)語境,正是由于文中前面提到的研究空間天氣災變規(guī)律的意義重大,順應此時機,一門新學科才得以產(chǎn)生,故第二空格選擇“應運而生”。
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實詞、成語混合辨析題。本題切入點在第二個空,表述的意思為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應填“力不從心”。第一個空對應前面的句子,可知書的種類多,“選匯”指選擇并加以匯總,符合文意。故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