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從前,一個國王經(jīng)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后說:“我愿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guān)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么聰明,多么靈活啊!
【篇二】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里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dǎo)游,于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shù),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shù)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算法。”
“人數(shù)少的情況是后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xiàn)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么?”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終于得出了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xù)。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fù)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篇三】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毙⌒芑卮稹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于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jié)帳,怎么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xùn)你一下”,并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nèi)齻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