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活動主題:記憶歷史,把握今天,規(guī)劃未來
二、活動目的:讓同學們重溫那段澎湃的歷史,珍惜今天幸福;陽光燦爛的活著,認真努力的學習做好身邊的每一件的事
三、活動背景:七十六年前的今天,一群血氣方剛,熱血沸騰的青年喊出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呼聲,那金戈鐵馬的呼聲震蕩了整個山河,他們的激情在空中回蕩。而如今,我們似乎充滿著太多的迷茫與彷徨,不知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80,90后的寫手描寫的青春都是灰暗與脆弱的。我們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去哪了呢?讓我們呼喚他們的回來。
四、活動意義: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懂得今天的不容易;只有記憶先輩的教誨,才能走好今天的路。今天我們不需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但我們必須要把我們手上的事情做好,把身邊的事情做好。我們今天是幸福的,但我們應該時刻銘記這幸福是怎么來的,時刻記住歷史,把握自己的今天,規(guī)劃我們的未來。
五、組織人員:土木分團委組織部
六、活動時間:12月9日
七、活動地點:第二報告廳
八、前期策劃準備:1.由組織部干事提前到場布置比賽場地,包括舞臺,評委席及觀眾席的布置。
2.由組織部部長提前邀請比賽評委,并購買礦泉水,紙巾等放置在評委席上
3.由組織部部長提前向辦公室借好比賽所用物品,包括音響,麥克風等
4.由組織部干事借女生宿舍的窗簾布置評委席
九、活動過程:1.由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并請相關評委做賽前講話
2.由各位參賽選手一一上臺進行愛國詩歌朗誦,由評委依次打分,并由組織部干事進行分數(shù)統(tǒng)計
3.所有選手朗誦完畢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
4.請相關評委或領導為獲獎同學頒獎
5.請相關領導做總結性講話
十、后期安排:1.比賽結束后,由組織部部長安排評委及領導退場
2.組織部干事打掃會場并歸還所借物品
十一、應急方案:1.若比賽中選手出現(xiàn)忘詞,麥克風不響等突發(fā)狀況,由主持人谷冰睿安撫觀眾,維護會場秩序,其他組織部干事迅速找出解決方案
2.若比賽選手臨時有事退賽,由主持人向大家說明情況,取得大家的理解后方可退賽.
篇二
項目名稱:“我以我詩誦祖國”
——xx師范大學“五四”青年節(jié)原創(chuàng)愛國詩歌朗誦賽
起止時間:XX年5月
實施單位:xx師范大學學生社團聯(lián)合會
xx師范大學學生社團聯(lián)合會朗誦協(xié)會
項目支持媒體:xx日報……
一、項目背景及現(xiàn)狀
五四愛國運動是在新文化運動背景下所爆發(fā)的一場學生愛國主義運動,在中國革命具有重要意義,其不朽的精神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們當代青年大學生。在這一日子里,讓我們一起用詩歌這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抒發(fā)對,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項目對象
xx師范大學全體在校學生
三、項目目的和目標
弘揚民族精粹,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進一步加強與改進當代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營造活躍、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項目策劃
利用海報、報紙、網(wǎng)站等方式對本次大賽在全校范圍內作前期宣傳,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五、項目主體
1、張貼大賽宣傳海報、在校內報紙和社聯(lián)網(wǎng)站上登刊相關的賽前報道;
2、進行書面和網(wǎng)上報名;
3、初賽、復賽、決賽。
六、項目評估
在該項目的計劃、準備、執(zhí)行過程中對該項目進行充分的評估,分階段包括項目的準備工作、組織進展、目標人群參與狀況、媒體報道情況及社會影響力等進行考察,收集意見建議、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機制運作,爭取更新的突破,更好的發(fā)展。
七、項目經費預算
四千元人民幣
篇三
一、活動目的
堅持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以“我們的節(jié)日”為主題,充分挖掘端午節(jié)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小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好傳統(tǒng)節(jié)日,建設精神家園,增強愛國情感。
二、活動的內容
1、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經典詩文誦讀、傳統(tǒng)故事講演。
2、開展“學包粽子”活動。
3、舉行“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主題征文活動。
三、活動的具體安排
1、6月5日(星期四)下午2:30在三樓大教室舉行詩文誦讀、故事講演比賽。每班推薦一名學生參賽,參賽內容為誦讀詩文、講故事任選一項(詩歌朗誦可以由多名學生參加)。比賽通過內線廣播傳到教室,各班老師必須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比賽內容必須用16K紙謄寫清楚,作為活動資料上交。
請程余明、朱月琴、顧全美、吳春生、葉紅梅擔任評委,由吳春生老師負責統(tǒng)計成績,確定獲獎學生;顒咏Y束以后,將比賽內容、成績統(tǒng)計、獲獎名單等資料收集整理好。
2、各班將學包粽子的任務作為家庭作業(yè)布置給學生。每一位學生從自己所包的粽子中,挑選一個得意的作品,于6月10日上午帶到學校參加展覽。鼓勵同學包粽子時,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從形狀、用料等方面予以創(chuàng)新,展現(xiàn)那些既繼承傳統(tǒng),又充滿創(chuàng)意的作品。各班在教室門前準備一張課桌作為展臺,集中展示,上操結束后,各班同學自由參觀,老師必須在教室門前維持好紀律。學校安排王磊老師到各班拍照,作為活動資料保存。展覽結束之后,粽子由各人收回。
3、結合包粽子、詩文誦讀和講故事等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寫日記和征文。內容可以是包粽子的過程、感受,也可以是有關端午節(jié)的感想、思考,或者是其他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等。一、二年級寫幾句簡短的話,三、四年級寫一篇日記,五、六年級寫一篇主題征文。各班在全體參與的基礎上,推薦兩篇美文參加學校評比。參評文章一律用16K紙謄寫清楚,于6月13日晚散學之前交教科室。低中高分別由朱月琴、葉紅梅、程余明組織幾位老師評分,確定獲獎作品,向學生頒發(fā)獎狀。學生文章、成績統(tǒng)計、獲獎名單等全部作為活動資料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