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離披寒露下,蕭索微風(fēng)觸!K轍《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荻浦》
2.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3.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蘇轍《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
4.廬山多名緇,過客禮白足!K轍《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5.當(dāng)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浮聲寢食間!K轍《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當(dāng)年五月訪廬山》
6.將流旋滴廬山瀑,已盡還來海上潮!K轍《木山引水二首》
7.高安此去風(fēng)濤惡,猶有廬山得縱游。——蘇轍《高郵別秦觀三首》
8.篙師不用匆匆去,遍看廬山群玉峰!K轍《舟中風(fēng)雪五絕》
9.岸回樊口依稀見,日出廬山紫翠橫!K轍《自黃州還江州》
10.微風(fēng)吹人衣,霧繞廬山首!K轍《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風(fēng)雪》
【篇二】
1.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K轍《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2.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蘇轍《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尉佗城下兩重陽》
3.家人欲釀重陽酒,香麴甘泉家自有!K轍《釀重陽酒·家人欲釀重陽酒》
4.重陽試新釀,謂子當(dāng)不速!K轍《次韻王鞏見贈》
5.夏六月,過廬山,知其勝而不敢留!K轍《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
6.雖玆山之勝,棲賢蓋以一二數(shù)矣!K轍《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
7.霜降菊叢折,守根安可存!K轍《和子瞻記夢二首》
8.潛發(fā)枯草萌,亂起蟄蟲伏!K轍《立冬聞雷》
9.念兄適吳越,霜降水初冷。——蘇轍《次韻子瞻潁州留別二首》
10.田深狡兔肥,霜降鱸魚美!K轍《登南城有感示文務(wù)光王遹秀才》
【篇三】
1.江南留滯歸何日,萬里逢春思故鄉(xiāng)!K轍《次韻王適元日并示曹煥二首·井底屠酥浸舊方》
2.我今倦游思故鄉(xiāng),不學(xué)南方與北方!K轍《和子瞻煎茶》
3.新筍出墻秋雨足,閉門長與護蒼苔!K轍《南齋竹三絕·舊山修竹半塵!
4.池上茅檐覆水低,早來秋雨尚虹霓!K轍《和毛君州宅八詠·方沼亭》
5.敗墻破屋秋雨多,夜視陰精過畢昴!K轍《次韻子瞻對月見憶并簡崔度》
6.秋雨連渠添積潤,春風(fēng)吹凍忽生波!K轍《宛丘二詠》
7.冷枕單衣小竹床,臥聞秋雨滴心涼。——蘇轍《病退》
8.門開秋雨入,室靜長風(fēng)掃!K轍《登嵩山十首·玉女窗》
9.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K轍《游景仁東園》
10.竹色凈飛濤,松聲亂秋雨。——蘇轍《南康阻風(fēng)游東寺》
11.種棠經(jīng)歲便成科,秋雨調(diào)勻氣漸和!K轍《次韻毛君感事書懷》
擴展閱讀:蘇轍的詩賦
蘇轍寫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為數(shù)也不少,但較之蘇軾,不論思想和才力都要顯得遜色。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早年的作品《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寫得灑脫自然,頗見個性特點。
晚年退居潁川后,對農(nóng)民生活了解較多,寫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現(xiàn)實生活較為深刻的詩。抒寫個人生活感受之作,藝術(shù)成就也超過早期,如《南齋竹》:“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閑。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見舊溪山!币饩抽e澹,情趣悠遠(yuǎn)。
又如晚年所作《游西湖》云:“閉門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夢回。行過閭閻爭問訊,忽逢魚鳥亦驚猜?蓱z舉目非吾黨,誰與開樽共一杯?歸去無言掩屏臥,古人時向夢中來!睍r值新黨蔡京等人執(zhí)政,元祐黨人累遭迫害,蘇轍筑室于許州,閉門不出,與早年之“閉門”遙相對應(yīng)。從他一生的經(jīng)歷看來,始終皆以直言而不見容。故以“閉門”始,以“閉門”終。這樣的作品,亦頗見性情。
蘇轍于詩也自有主張。他的《詩病五事》以思想內(nèi)容為衡量標(biāo)準(zhǔn),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等都有譏評。如說李白“華而不實”,說“唐人工于為詩而陋于聞道”,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