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我所教的1個班級中,三班有50人。三年級的課程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能聽說認讀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的英語單詞,在一定的情境中能說日常交際用語。三年級所學的知識是一些基礎的內(nèi)容,對于一些有上進心的學生來說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對于那些學習懶散的、智商低下的學生卻比登天還難。
二、復習目標
通過系統(tǒng)地復習,讓學生能扎實地掌握本學期的所學的單詞、句型,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通過總復習,讓全體學生特別是中下生能扎實地掌握本學期的知識點,全面提高班級的合格率和優(yōu)秀率。
三、復習內(nèi)容
1、每單元的單詞、詞組、句型和本學期所學的歌曲。
2、?嫉脑囶}題型,包括聽力部分的題型和筆試部分的題型。
四、具體措施
1、把好全體學生的單詞關,每個學生都必須能準確認讀出所學重點單詞。
2、設計練習,把每單元的句型重點復習并鞏固。
3、設計不同類型的題型,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
4、重點輔導中下生,堅持做好課后的個別輔導。
5、開展“一幫一”活動,讓中下生的成績盡可能地提高。
6、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盡快地進入復習的狀態(tài)。
7、及時做好檢測和小結(jié)工作,以便及時地調(diào)整復習計劃。
8、多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交流學生在校和在家的學習情況。
五、關注“學困生”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多與家長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情況。
2、堅持做好課后的輔導工作,及時做好檢測工作。
3、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后進生遇到問題能及時解決。
4、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讓他們恢復學習的自信心。
【篇二】
三年級共有三個班,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的學生對英語已經(jīng)有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態(tài)度比較端正,逐步養(yǎng)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差距,班級中大部分的學生英語水平不錯,好的同學學習習慣較好,上課愛開口,動腦筋,作業(yè)完成較及時,課堂聽講認真。有小部分學生作業(yè)時常要漏做或是少做,學習上有教大的困難,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我將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復習,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關于復習
為了使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得到鞏固、強化和發(fā)展,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梳理,加深理解及掌握,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ㄒ唬⿵土晝(nèi)容與目標:
1、字母:能熟練掌握26個字母的聽(聽辨出字母讀音)、讀(字母準確讀音)、寫(字母大、小寫);字母排列順序以及能記住一些常見的字母縮寫詞等。
2、詞匯:能準確記住本學期課本要求的四會詞及詞組;對課本中的三會詞匯能聽、說、讀理解,鼓勵有能力的學生記住盡量多的詞匯。
3、對話:能流利朗讀、鼓勵背誦課文里的dialogues,并能準確理解對話的情景和主題功能。
4、句型結(jié)構(gòu):熟練理解每個單元的主要句型結(jié)構(gòu),并能在情境中準確運用。
。ǘ⿵土曇c:
1、突破重點和難點。
(1)學生明確各單元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多讀、多記、多寫(四會要求的單詞和句子)。
。2)單詞記憶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難點,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記憶單詞的良好習慣,如根據(jù)發(fā)音規(guī)則記憶、根據(jù)詞義記憶、聯(lián)想記憶等等,并幫助學生由單獨記一個詞轉(zhuǎn)為記幾個、一串詞。
。3)對于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教師要通過多檢查、多反饋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
2、回歸課文、聯(lián)系實際。
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技能,須經(jīng)過意義性的訓練。教材內(nèi)容有情景、有意義、有完整的情節(jié),所以引導學生把語言知識放入語篇中記憶,復習階段宜回歸教材,對教材內(nèi)容要求學生讀得滾瓜爛熟。在復習日常交際用語和句型時,更宜聯(lián)系實際,學用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
。ㄈ┚唧w措施: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盡快地進入復習的狀態(tài)。
2、把好全體學生的單詞關,充分利用單詞卡片,采用填空、翻譯、聽寫等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3、在教學中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復習舊單詞,增加學生聽的輸入量,減少遺忘現(xiàn)象。
4、設計練習,把每單元的句型重點復習并鞏固。精講容易做錯的題目,多讀多背。
5、設計不同類型的題型,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做題能力。
6、重點輔導中下生,堅持做好課后的個別輔導及時做好檢測工作。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中下生的成績盡可能地提高。并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讓他們恢復學習的自信心
8、及時做好檢測和小結(jié)工作,以便及時地調(diào)整復習計劃。
9、多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交流學生在校和在家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