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字經(jīng)》是一本極富哲學(xué)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克,知識量極大。
在閱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nèi)心都是善良的,習(xí)性很像,但因大人,習(xí)慣差的很遠。這里才十二個字,卻蘊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里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這一小段,說明了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后,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xué)習(xí)數(shù)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里卻很多。我以后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jīng)》
【篇二】
我每天都翻看這本書,當看到只有勞動才能換回果實的故事時,深深的把我給觸動了,是阿凡提有四個兒子,他們都非常的不愛勞動,只想著等阿凡提死后留下的遺產(chǎn)分給他們,所以他們什么活也不干,整天呆在家里,于是阿凡提想了個辦法,就分別對四個兒子說,我的珠寶埋在一棵樹下了,等我死了,你們一定要先把樹澆水,等產(chǎn)下果實了珠寶就會出來了,不久阿凡提去世了,他們四個兒子就急急忙忙的去找各自的樹去澆水,然后就把樹給拔了出來,可是樹下什么也沒有,只剩下最后一棵樹了,找到了一塊石頭,石頭上面寫著,要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果實。
媽媽常常讓我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我就是懶不去弄,有時媽媽弄的不對了,我上學(xué)要用的她沒有給我?guī),我就好后悔,為何自己不弄呢,看了這篇文章,我就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勞動才能換來果實的。
【篇三】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人太笨了,一點也不聰明。人都已經(jīng)到了鞋鋪,用腳來試穿一下不就知道合不合適了嗎?為什么還跑這遠的路去拿尺碼呢?同時,通過這個故事也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們辦事情的時候不能太過呆板,遇到突發(fā)情況要懂得靈活變通。同時,不能過于迷信條條框框,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