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情》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絮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閨中思婦懷人的曲子。全篇按寫法可劃為兩層。前六句為前一層,寫了女主人公面對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緒。句法對仗工整,每句后兩字疊用、以襯托情思之纏綿。遠山近水,楊柳桃花,香風暮雨無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視角由遠及近,由外及里的轉移,實質上是對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層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態(tài)。前四句在寫法上是每句重復兩三字,有一唱三嘆之妙,說明主人公柔腸寸斷的相思之意。而這種日復一日折磨的結果就是玉肌消減、衣帶漸寬。末尾摹擬一個局外人的口吻詢問,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純情堅貞。全曲大量運用疊字、疊詞,含情脈脈、如泣如訴,情致哀婉動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擴展閱讀:王實甫的人物簡介
王實甫,字德信,元朝雜劇作家。天一閣本《錄鬼簿》稱他名德信。河北定興人。諸本《錄鬼簿》都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據(jù)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有《凌波仙》詞吊王實甫:“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排劍戟,翠紅鄉(xiāng)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薄帮L月營”、“鶯花寨”、“翠紅鄉(xiāng)”,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雜劇的勾欄。顯然,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長于寫“兒女風情”一類的戲。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集賢賓·退隱》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shù)支干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隱不仕。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并非一人。
《北宮詞紀》所收署名王實甫的散曲《商調·集賢賓》、《退隱》中寫道:“想著那紅塵黃閣昔年羞,到如今白發(fā)青衫此地游”,“人事遠,老懷幽,志難酬,知機的王粲;夢無憑,見景的莊周”,“怕狼虎惡圖謀,遇事休開口,逢人只點頭,見香餌莫吞鉤,高抄起經綸大手”,可知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不無坎坷,晚年退隱。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壽”,“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斷他至少活到60歲。這首散曲又見于《雍熙樂府》,未署名。因此,學術界對它的作者是誰有不同看法。
擴展閱讀:散曲作品
《山坡羊·春睡》
云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一片聲雪下呈祥瑞。把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正宮·端正好·長亭送別》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正宮·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越調·斗鵪鶉》
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
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xiāng),早跳出龍?zhí)痘⒖。披著領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風細雨。長則是琴一張酒一壺。自飲自斟,自歌自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