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理解文中重點字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領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認清本質(zhì)決定取舍”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進行語言的積累與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三篇抒情散文,都是描寫祖國的
大好河山,并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那么這一單元我們將來到漢語家園,對文言文進行學習,我們第接觸文言文,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它?(生答:有)
2.分別講《守株待兔》和《畫蛇添足》的故事引出寓言《買櫝還珠》。
二、新授
1.板書課題并解釋課題。
2.朗讀
教研專區(qū)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倮蠋煼蹲x,同學們標注拿不準的字音并注意停頓(教師出示PPT停頓處)
②同學出聲自由讀,讀準字音并能自由停頓。③教師指名讀,糾正學生停頓錯誤。
3.指名同學匯報生字。
4.分析文言文
、俳Y合書下注釋,同學自己標注理解。
、诮處熤攸c分析書下五注釋字詞,使學生理解句意。
、坌〗M討論,回報文言文大意。
、芡瑢W討論并總結文言文寓意。
5.表達訓練
、賹W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課文改變成一個小故事,并匯報給大家,在表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诮o大家放一段改編的小動畫。
、刍ハ嗾f一說你身邊曾發(fā)生哪些買櫝還珠的事例。
6.作業(yè)
、儆心芰Φ耐瑢W可以把你改編的買櫝還珠小故事講給家長聽。
、诒痴b文言文
7.板書設計
買櫝還珠楚人----為、薰、綴、飾、輯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只注重外表二不顧實質(zhì)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熟讀課文,了解“買櫝還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買櫝還珠”的寓意。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進行人物點評,多角度探究寓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篇文言文,誰能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文言文的?
1.結合注釋;
2.運用所學;
3.反復朗讀;
4.聯(lián)系全文。
今天老師就來看看同學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學會《買櫝還珠》這篇短文。
二、檢查預習
1.介紹韓非子。
戰(zhàn)國晚期韓國人,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斷句。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3.糾正字音:輯玫瑰。
三、指導自學,提出自學要求
1.讀熟課文,借助書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組內(nèi)交流,互相補充。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內(nèi)容
1.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其:代詞,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其:代詞,指楚人。而:文言虛詞,這里可以翻譯為“卻、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國有一個專門賣珠寶的商人去齊國賣珠寶,為了讓珠寶暢銷,特地用名貴的木料制作了一個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用桂椒香料將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商人。
4.嘗試背誦課文。
五、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人物點評,多角度探究寓意。
1.爭辯: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對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鄭人“買櫝還珠”的舉動呢?
那個鄭國人的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梢姡鍪裁词虑槎家智逯鞔,否則就會像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shù)纳凳聛怼?/p>
2.觀看買櫝還珠的故事。六.聯(lián)系現(xiàn)實,課外拓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買東西的話,作為消費者可以從這則寓言中得到什么啟示?假如你是個生產(chǎn)商,你又可以從中領悟些什么?推廣開去,這則寓言還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六、學生歸納,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從買東西一直到看一個人,都要看其本質(zhì)的道理。)
七、布置作業(yè)
1.發(fā)揮想象,撰寫《新買櫝還珠》。
2.查找相關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語。
板書設計:
買櫝還珠
楚人、精心裝飾
鄭人、買櫝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