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詩人行船所見雨景,將風雨的變幻寫得十分生動!昂谠品凑谏,白雨跳珠亂入船”,天邊涌來一片黑云,好像被打翻了的墨汁,氤氳而開,半邊天空瞬間都昏暗了起來。這片黑云,直向湖上奔來,正醞釀著一場大雨。果然,很快就下了傾盤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水珠,雨珠紛紛落到船上,就像千萬顆珍珠一樣跳躍著,還發(fā)出乒乒乓乓的聲音。
詩人把一場忽然而來的驟雨,寫得如此鮮明,富于情趣。用“翻墨”喻黑云,寫出云的來勢;用“跳珠”來描繪雨的動態(tài),有聲有色,十分形象;“黑云翻墨”與“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勢之急。說明這是一場過路的陣雨,一剎那來,瞬間而去?刹皇菃幔灰粫褪恰熬淼仫L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景象了。
在這首詩中,詩人敏銳地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給人以十分美好的精神享受。
擴展閱讀:蘇軾的主要作品
古文
《荀卿論》、《范增論》、《留侯論》、《賈誼論》、《晁錯論》、《東坡志林》、《隨記集》、《刑賞忠厚之至論》、《石鐘山記》、《記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論》、《進策》、《天石硯銘(并序)》、《策別課百官》六篇、《策別安萬民》六篇、《策別厚貨財》二篇、《策別訓兵旅》三篇、《策斷》四篇、《黠鼠賦》、《記游定惠院》(一作《記游定慧院》
詩歌
《赤壁賦》《后赤壁賦》《東欄梨花》《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澠池懷舊》《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蒼舒醉墨堂》《書李世南所畫秋景》《游金山寺》《題西林壁》《望海樓晚景》《雪后北臺書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贈劉景文》《章錢二君見和復次韻答之》
詞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南鄉(xiāng)子·送述古》《永遇樂·長憶別時》《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蝶戀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锻稀ご何蠢稀贰端{歌頭·明月幾時有》《洞仙歌·江南臘盡》《陽關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浣溪沙·麻葉層層苘葉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永遇樂·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浣溪沙·醉夢昏昏曉未蘇》《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哨遍·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嬌·赤壁懷古》《南鄉(xiāng)子·霜降水痕收》《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滿庭芳·三十三年》《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浣溪沙·門外東風雪灑裾》《行香子·過七里灘》《點絳唇·不用悲秋》《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念奴嬌·中秋》《水龍吟·雁》《醉翁操·瑯然》
擴展閱讀:蘇軾詩詞的影響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fā)現和培養(yǎng)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錯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于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chuàng)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guī)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于詩,秦觀長于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并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軾,后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后歷代翻刻不絕。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