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雨》
宋•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賞析】
萬俟詠,工于音韻,作詞喜用淡,像“一聲聲”、“一更更”這樣的疊字,描摹雨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吟詠起來錯落有致,具有強(qiáng)烈的音樂美感。作者之所以能如此清晰地聽到雨聲,因為人夜深人靜,而他又難以入眠。一燈如豆,陪伴著難眠之人,更顯寂寥,于是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愈加響亮,分明是打在聽雨人的心頭上!皦綦y成,恨難平”,連逃避悲傷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故心中“恨難平”。用兩個“難”字,極寫人的愁苦心情。但是雨不管這些,它只管“空階滴到明”,讓人一夜難以入睡。那“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仿佛人心中的愁緒一般,無窮無盡,積壓在心頭。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人的心情妙合無垠,顯示出高超的運(yùn)筆功力。
“空階滴到明”,“空”字,形容臺階空無一人,更是指作者心中的空洞孤寂。這句意境十分優(yōu)美,是一種極其傷感縹緲的美。試想,在一個寂靜而冷清的夜里,獨自一個聽著窗外的雨聲,它一滴滴地落在階前,那聲音悅耳動聽卻又使人憂傷嘆惋,它好像是時間的腳步聲,又好像是自己的心跳聲,或許又是哪一個萬俟詠。
擴(kuò)展閱讀:萬俟詠的簡介
萬俟詠(“萬俟”是復(fù)姓,讀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于時。據(jù)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于是絕意仕進(jìn),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bǔ)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bǔ)任下州文學(xué)。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xué)柳永,存詞27首。
萬俟詠精通音律。他與周邦彥、田為、晁元禮等共同審定舊調(diào),創(chuàng)造新詞。其詞審音辨律,造語典麗,每出一詞,次日即盛傳都下。所作內(nèi)容不外頌揚(yáng)“仁主祈祥為民,非事行春”(〔戀芳春慢〕),歌唱“太平無事,君臣宴樂,黎民歡醉”(〔醉蓬萊〕),正反映了北宋末年統(tǒng)治集團(tuán)沉迷聲色歌舞的昏庸腐朽。另有相當(dāng)一部分詞,如〔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武陵春〕“燕子飛來花在否”之類[1],即王灼所稱“源流從柳氏(永)來”,而評其“病于無韻”)(《碧雞漫志》卷二)。其實這一類詞,也不乏佳作,如題作《雨》、《山驛》的兩首《長相思》。
擴(kuò)展閱讀:萬俟詠的主要作品
三臺·清明應(yīng)制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內(nèi)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
東風(fēng)靜,細(xì)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
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xù),燕子飛來飛去。
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
餳更香、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
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
清明看、漢蠟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
斂兵衛(wèi)、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wù)。
昭君怨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闌干頻倚,一望幾重?zé)熕:翁幨蔷┤A?暮云遮。
憶秦娥
千里草,萋萋盡處遙山小。遙山小,行人遠(yuǎn)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一聲喚起,又驚春曉。
訴衷情·送春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fēng)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奢。送春滋味,念遠(yuǎn)情懷,分付揚(yáng)花。
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長相思·山驛
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芰荷香
小瀟湘。正天影倒碧,波面容光。水仙朝罷,間列綠蓋紅幢。吹風(fēng)細(xì)雨,蕩十頃、浥浥清香。人在水精中央。霜綃霧縠,襟袂收涼。
款放輕舟鬧紅里,有蜻蜓點水,交頸鴛鴦。翠陰密處,曾覓相并青房。晚霞散綺,泛遠(yuǎn)凈、一葉鳴榔。擬去盡促雕觴。歌云未斷,月上飛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