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關于友情的小故事精選#】友情是朋友之間不能缺少的那種無法說出口的東西。下面是®無憂考網分享的關于友情的小故事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巨匠的友誼】
徐悲鴻和齊白石,這兩位中國畫壇的巨匠,猶如雙子星座般永遠閃耀在藝術的天空,而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成為一段佳話永遠在人間流傳。
齊白石本是木匠出身,但憑著自身的天賦和刻苦勤奮,不僅在繪畫上取得很高的造詣,而且一枝獨秀不落古人窠臼。但在當時以模仿古人為能事的國畫界,齊白石的處境十分尷尬,唯徐悲鴻對其畫作甚為贊嘆、敬佩。徐悲鴻于1929年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后,親自登門拜訪這位仰慕已久卻又素不相識的畫家,并提出欲聘其為北平藝術學院教授的請求,但連去兩次齊白石均婉言拒絕了。徐悲鴻沒有灰心,又第三次登門邀請。67歲的老畫家被深深感動了,終于道出顧慮:自己從沒有進過洋學堂,連小學都沒有教過又如何能教大學?若遇上學生調皮搗蛋,自己這把年紀,恐怕摔個跟斗就爬不起來了。徐悲鴻便告之:他無須講課,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們作畫示范就行,并且自己一定在旁邊陪其上課。這樣,齊白石才答應一試。
次日清晨,徐悲鴻親自坐了馬車來恭請,學生則站在校門前以熱烈的掌聲迎接老畫家來校任教。齊白石登室當場作畫,學生都在一旁仔細觀摩。畫完后,在徐悲鴻的引導下,齊白石與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堂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徐悲鴻以及齊白石自己都覺得很滿意。課后,徐悲鴻又親自送齊白石回家。臨別時,老畫家激動地說:“徐先生,你真好,我以后可以在大學教書了,我應當拜謝你!闭f著便雙膝下屈,欲對才34歲的晚輩徐悲鴻行大禮。徐悲鴻慌忙扶住他,熱淚盈眶……兩位畫壇大師,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終生不渝的友誼。
當時的北平畫壇觀念極為落后,徐悲鴻欲革新中國畫的主張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對,就連聘齊白石為教授之舉也成為眾矢之的遭到非議!褒R木匠居然也來當教授了!”流言蜚語,誹謗刁難,一時俱發(fā)。使徐悲鴻深感孤掌難鳴,只好辭去院長職務,南下滬寧。臨行時,他去辭行,齊白石當場畫了幅《月下尋歸圖》相贈,并在畫上題詩日:“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藜扶夢訪徐熙!
徐悲鴻南下后,和齊白石書信往來不絕。當時,齊白石尚未正式出過畫集,只是自費印了200本畫冊贈親友。為了擴大齊白石的藝術影響,徐悲鴻向中華書局推薦,并自任編輯親寫序言,終使齊白石的第一部畫集正式出版。齊白石收到自己的畫集和稿酬時,無比喜悅和激動。老人又被徐悲鴻深深感動了。
抗戰(zhàn)時期由于戰(zhàn)火紛飛,徐悲鴻與齊白石已不能再書信往來,徐悲鴻寫了許多懷念舊友的詩篇,如:“烽煙滿地動干戈,縹渺湘靈意若何。是系情回首望,秋風裊裊洞庭波!
抗戰(zhàn)勝利后,徐悲鴻急從重慶致信齊白石,很快便收到回信。齊白石在信中滿懷深情地寫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不久,徐悲鴻回到北平,立即去拜訪齊白石,分別17年后,故友重逢,兩人不禁悲喜交集。不久,徐悲鴻就任北平藝專校長,便立即聘請齊白石擔任該校名譽教授,并經常與齊白石在一起作畫、長談,他們之間的友誼更深厚了。
1948年,平津戰(zhàn)役打響,北平的國民黨要員紛紛逃離。臨近北平解放前夕,南苑機場被炮火封鎖,國民黨政府在東單廣場搶修起臨時機場,派飛機來將一些專家及其家屬接走。徐悲鴻也在此名單中,但他堅決拒絕去南京。不久,田漢潛入北平,向他轉達了毛澤東和周恩來對他的希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北平,并盡可能在文化界多為黨做些工作。徐悲鴻非常激動,次日便去看望年近九旬的齊白石。這時,有人向老人造謠說:共產黨有個黑名單,進城后便要把這批名單上的有錢人全都殺掉,他已是單上有名。但徐悲鴻告訴他,北平很可能會和平解放。萬一城內出現(xiàn)混亂,便會來接老人去北平藝專,護校的學生可保護其安全。共產黨對所有對文化有貢獻的人都很尊重,自己也堅決不走!齊白石老人一向信任徐悲鴻,聽他這么一說,疑慮頓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后來,他們共同迎來了北平的解放,也迎來了他們晚年在藝術上大放異彩的春天。
【何為真友】
北宋時期,巢谷和蘇軾、蘇轍的交往堪稱典范。
他們小時候就是好朋友。長大后,巢谷雖然學得一身好武藝,但功名不就。那時蘇軾、蘇轍已經在朝中做官,如果去找他倆幫忙,謀個一官半職不成問題,但巢谷從來沒有去找他們。
后來,蘇軾被貶到荒無人煙的海南,蘇轍被貶到廣東循州。這時,巢谷卻當眾宣布:要步行萬里到廣東和海南,探望蘇軾兄弟。很多人都說他瘋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不過說說而已。
第二年,巢谷硬是獨自一人從四川峨眉山出發(fā),歷時一年多,經歷千難萬險,終于到了廣東循州,見到了蘇轍,并住了一個多月。兩人每天都有說不完的知心話。隨后,當時已是73歲高齡的巢谷,不顧蘇轍的反對,不懼千里之距,堅決要去看望蘇軾。
到了廣東新會時,不料錢袋被偷,但巢谷沒有放棄。他步行走到新州,感染風寒,沒過幾天就死了。蘇軾兄弟得知消息,失聲痛哭。
當蘇軾、蘇轍身份顯赫時,落難的巢谷不愿去麻煩朋友,甚至很少往來,而當蘇軾兄弟落難時,巢谷不顧自己70多歲高齡,竟然不遠萬里、義無反顧地去看望他們,后客死他鄉(xiāng)。如果不是捧出真心,沒有付出真情,那實在是難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