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中,來自xxx的李俊杰同學被邀請上臺,與來自意大利的智能機器人“特奧”展開了一場有意思的“鋼琴人機大戰(zhàn)”。我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目特別感興趣,這是因為我自己練過幾年的鋼琴。
李俊杰和機器人特奧分別躲在幕布后,各自彈奏了一曲《肖邦幻想即興曲》,由鋼琴家郎朗和臺下的小觀眾們來猜哪一首是人彈的,哪一首是機器彈的。
鋼琴家郎朗在聽了李俊杰的演奏后,表示這一演繹“強弱分明,更具情感”,而斷定是演奏家彈奏的。大部分觀看電視的同學沒有答對問題。我的感受是:機器人彈奏的沒有速度上的變化,沒有重音的變化,體現(xiàn)不出情感。而人彈得有速度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了人豐富的情感世界。這是我們?nèi)祟惪梢詰?zhàn)勝機器和人工智能的方面。因此在主持人要求郎朗說出答案之前,我就猜對了。當然機器人彈得非常熟練,這是人一下子達不到的水平?梢院弯撉偌乙粯诱_回答問題,我感到十分高興。
隨后,李俊杰被主持人撒貝寧和郎朗請到臺前,穿著小西服的他毫不露怯,向觀眾介紹自己學習鋼琴已經(jīng)五年,并且還和機器人“特奧”展開了交流。李俊杰同學曾經(jīng)奪得大賽兒童組第一名及中國作品佳演繹獎。他的班主任李老師告訴記者,他的父母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他的鋼琴夢想,三年級時把他從福建轉學到景鵬小學就讀,他經(jīng)常要抽出時間練琴,班級同學會幫助他補習因外出練琴而落下的功課,各科老師也給予了大的幫助和啟迪,讓他參與班級及學校的文藝演出,成為學校一顆燦爛的藝術明星。
為了練琴,李俊杰也減少了許多與同伴們玩耍的時間,收獲的是小伙伴的情感支持與鼓勵。我想自己也應該在今后認真參加鋼琴、國畫等藝術活動,因為藝術是人工智能的薄弱項目,機器人缺乏藝術需要的特有情感活動,我想我可以在這方面不斷努力,取得進步。
【篇二】
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xiàn)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正是與作者之類的交流,閱讀是一個富有智慧的精靈。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你走到哪里,它就會跟到哪里,不離不棄。它永遠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
還記得小的時候,每每夜幕降臨,要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之前,我愛做的事情就是半臥在床頭,閱讀一本童話書,不用有精美的插畫,不用有華麗的包裝,也不用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他它只需要有充實的內(nèi)容就足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閱讀、對語文的喜愛之情也逐漸升溫。念小學的時候,課余時間還比較多,每個周日閑暇在家時,我常做的事情就是隨手在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坐在陽臺邊,靜靜的讀者著,不管樓下有什么聲音,在我看來都是噪音,我依然如癡如醉的在書海中遨游。有時,這樣一坐就是一整天,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餓,不知道渴,不知道困,不知道累;只知道書中有哪些人物,情節(jié)是怎樣發(fā)展的,和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
進入中學后,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閱讀長篇小說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幾乎都被數(shù)理化給霸占了。可我對閱讀的熱愛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越來越濃厚,越來越想讀。我常忙里偷閑,在課間匆忙的讀上一兩篇幾百字的優(yōu)秀作文,就這樣我也很心滿意足。
從小就對閱讀格外感興趣的我就喜歡語文,在每次考試中,我愛做的題就是課外現(xiàn)代文閱讀,哪怕這篇文章我從來沒有和它見過面,我也不會怯場、不會害怕,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不害怕;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有自信;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坦然面對。
誰說閱讀沒有生命?閱讀是一個精美無比、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閱讀,那文字的演變,不正是閱讀生命的體現(xiàn)嗎?在這個世界,閱讀無處不在。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閱讀,將怎樣開出燦爛之花呢?只要用心去閱讀文學作品,用心去品味,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無窮的奧妙。
【篇三】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再感嘆人類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為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為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因為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美好未來。
魯迅對許廣平的《羅素的話》寫下了“給90分,“擬其寫下了中給你5分(抄工3分,末尾幾句議論2分),其余85分給羅素。”的評語。魯迅先生對許廣平論文的評語表明:人必須擁有創(chuàng)造的思維。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源于創(chuàng)造,有了創(chuàng)造力,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加便利;有了創(chuàng)造力,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便是人有創(chuàng)造力。動物沒有創(chuàng)造力,它們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精致的物件,沒有堅固的房屋,所以它們生活在生物鏈的底部,淪為人類的玩物。人有創(chuàng)造力,有無盡的文學經(jīng)典,有夜晚的燈火通明,有林立的高樓大廈,所以人類能成為世界的主人。
按照古代寓言書的記載,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注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復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后來輪到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后來他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guī)則”,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于是他成了亞洲王。亞歷山大之所以能夠成為亞洲王,是因為他在困難中努力尋求新的方式,以獨一無二的方法解決了難題。創(chuàng)造的思維就是敢于沖破前人的規(guī)則、敢于踏上荒無人跡的路,獨辟蹊徑,終走向成功之路。
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亞歷山大終獲得了成功,而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兒童方仲永卻走向了平庸。
方仲永兒時下筆即成詩,為全鄉(xiāng)的秀才的榜樣,風光不可一世,卻因父親不重視對其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使其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如果沒有了創(chuàng)造力,縱然有再好的天資,終也還是與普通的人一樣,庸庸碌碌。若仲永的父親重視培養(yǎng)仲永的創(chuàng)造力,令其更上一層樓,也會名垂青史的吧?上,一時貪欲荒廢了孩子一生。由此可見創(chuàng)造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至關重要。
如今,航天火箭直沖云霄,珠穆朗瑪人跡可尋,南北兩極科考站林立,無數(shù)高科技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令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墒牵钟卸嗌偃巳缭S廣平一樣,在前人的光輝下,逐漸摒棄了創(chuàng)造的天性?又有多少人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中享受,每天庸庸碌碌地生活?而我們當前的生活需要人們的創(chuàng)造,只有這種創(chuàng)造,才能讓生活豐富多彩,一日千里,像夢幻一樣美麗。
人類需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不僅能使人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在不斷探索發(fā)掘的過程中尋找到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