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歸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等構成的,具有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品種多樣化和交易機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場體系。
1.貨幣市場
我國貨幣市場建設始于1984年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建立,目前已經形成包括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市場、短期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市場和票據貼現(xiàn)市場在內的統(tǒng)一的貨幣市場格局。
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健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中國人民銀行于2007年開始試運行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ShiBor)。
目前,Shibor已經成為認可度高、應用廣泛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之一。貨幣市場已經成為中央銀行執(zhí)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也是各類金融機構調節(jié)資金頭寸、管理流動性和進行資產投資的主要場所。
2.債券市場
我國債券交易市場分為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
(1)場外市場包括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柜臺市場,前者的市場參與者限定為機構,屬于場外債券批發(fā)市場;后者參與者限定為個人,屬于場外債券零售市場。
(2)場內市場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3)上述四個市場的債券分別由不同機構負責托管和結算。
①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應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深圳證券交易所對應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
、阢y行間市場對應于中央國債登記公司。
、蹏鴤衽_市場實行二級托管制度,一級托管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二級托管在商業(yè)銀行。
(4)我國債券市場發(fā)行債券包括利率債和信用債。
(5)2017年,我國債券市場運行特點包括:
第一,債券市場產品創(chuàng)新豐富。
第二,債券市場基礎設施與制度建設穩(wěn)步推進,包括完善債券市場發(fā)行管理制度,健全債券市場交易制度,強化地方債務管理規(guī)范,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布債券市場新指數。
第三,債券市場擴大開放,包括建立內地與中國香港債券市場互聯(lián)互通機制,債券評級市場對外開放。
第四,信用風險事件有所減少。
3.股票市場
我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初步形成。我國股票市場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包括滬深主板市場、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和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tǒng)(新三板),場外市場包括區(qū)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和交易柜臺市場。
我國股票市場參與主體日益成熟。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群體包括個人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
我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