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大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后,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向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個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币馑际钦f,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這就是“百丈竿頭”的由來,“百丈竿頭”又作“百尺竿頭”。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有一個很有軍事指揮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韓信。他先是參加了項羽領導的起義軍,但項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劉邦,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他通過數(shù)年的征戰(zhàn),指揮軍隊攻克了秦朝的國都并打敗了項羽,幫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劉邦當了漢朝皇帝后,擔心手下的功臣們謀反,對韓信也逐漸失去了信任,于是設計將韓信抓了起來,但是并沒有治罪,只是降了韓信的官職,又將他從監(jiān)獄里放了出來。韓信知道這是劉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悶悶不樂,經常推說有病而不去上朝。
劉邦明白了韓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韓信聊天,討論國事,并談論朝中各位將領的才能。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統(tǒng)率多少軍隊呢?”韓信回答說:“陛(bì)下最多能統(tǒng)率十萬人的軍隊!
劉邦接著問道:“那你呢?”韓信從容地回答說:“我?guī)П蕉嘣胶冒?”(原文是:“臣多多益善爾!”)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打仗越多越好,為什么以前還是被我逮住了呢?”韓信說:“陛下您雖然不善于帶領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領和指揮將領,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劉邦聽了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