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覺已畢業(yè)整整二十個年頭了。世間有這么一種情感,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但卻能一見如故,這就是同窗之情。二十年風華歲月,彈指一揮間。當年的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如今,我們已是幾近不惑,正值人生的中年,正經歷著風雨,閱讀著滄桑。
聚會是那樣的令人激動,是那樣的開心,昔日的同學雖然多年沒見了,但感覺還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真切、那么自然……
大家相見的第一刻,竟是那樣地放縱、那樣無拘無束地驚喊、打趣戲謔、握手、擁抱……仿佛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校園。彼此想說的話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塵往事,有說不盡離情別緒,更有道不完的喜悅與之滄桑。
一張張笑臉依然親切,那一聲聲呼喚宛如從前。
對于參加聚會的同學來說,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我們或許沒有必要去計較身份與地位的高低、也沒有必要去苛求財富的多少,只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彼此共處的時光就可以了。
時光荏冉,歲月如歌,短短幾年的學校生涯,我們不僅收獲了學業(yè),更收獲了友誼!回首二十載的風風雨雨,我們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追憶……
盡管歲月的風霜已經悄悄地爬上我們的眼角,滿頭的青絲已有少許的白發(fā)!可歲月的積淀,讓我們有著更加豐富的人生色彩,生活的磨礪,讓我們有著更加沉穩(wěn)的人生態(tài)度!
二十年聚散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走上社會,方知校園生活的美好;經過洗禮,才知道惟有同學友情的可貴。
往事如煙,溫馨如昨,相聚使我們重溫起那一同走過的日子,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歷久彌新,永不褪色!……
二十年的聚會,是一個句號,也是一種新的開始。不要問我們何時再相逢,也不要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共同期待著下的重逢,期待著年老的時候,還能象此刻一樣的“年輕”!
篇二
今天,我們只有一個身份,同學;今天,我們只有一種稱謂,姓名;今天,我們只有一個話題,友誼。讓我們在這重逢的短短時間里,坦誠相待,真心面對,只敘同窗之情,只談同學之愛!讓我們拋開所有的顧慮,放下所有的恩怨,冰釋所有的誤會,傾情交流,共訴衷腸,傳遞真誠,共浴友誼的陽光!讓我們的聚會成為一道令人欽羨的風景線,讓我們的聚會成為一種美麗的永恒!我相信:這次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的同學聚會一定會給我們今后的人生記憶抹上濃重而精彩的一筆。同學們,歲月可以帶走我們的青春與激情,卻帶不走我們的思念和記憶;生活可以改變我們的容顏與秉性,卻改變不了我們的純真和友誼。期望經過這次同學聚會的洗禮,我們的友誼更加牢固,我們的感情更加醇厚,希望大家能在這個我們共同營造的溫馨大家庭里常來常往,在今后的時光里,加強聯系,相互扶持,共同進步。昨日的回憶,我們珍惜,因為她曾留下我們青春的足跡;我們銘記,因為她又拉近了你我他心與心的距離;明日的憧憬,我們向往,因為有同學間相互牽掛的日子會更加溫馨,更加絢麗。滿堂花醉重提當年書生意氣,舉座語歡盡顯今朝事業(yè)崢嶸。
三十年的時光,足以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體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學可能歷經艱辛沉浮宦海仕途,終于嶄露頭角,事業(yè)有成;有的同學可能淡薄名利,默默無聞,過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靜生活;有的同學可能隨著社會改革的浪潮,投身商海,充當了商海的弄潮兒,靠自己的勤奮、智慧發(fā)家致富;有的同學也可能被社會形勢所迫,提前下崗,賦閑在家,開始安度“晚年”;還有些同學可能終身留守在自己家鄉(xiāng)的這塊熱土上,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家鄉(xiāng)的建設。無論各位同學所從事的什么職業(yè),其經歷是坎坷或平淡,我們畢竟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酷暑嚴寒,體味了生活所賦予的艱辛苦澀,幸福甘甜。三十年的風霜雨雪,把我們這群曾經是十六、七歲的風華少年演變成了兩鬢染霜的成熟中年。歲月的滄桑,洗盡了我們青春的鉛華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學情誼。無論人生沉浮與貧賤富貴怎樣變化,我們的同學情誼,就像一杯淳厚的陳釀,越品味越濃,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親愛的同學們,但愿今天的聚會能更深的凝聚我們的學友深情,愿那分純真美好的同學情誼,會隨著這次聚會更深、更遠、更久的延續(xù)、延續(xù)……后,祝所有辛勤培育過我們的老師,身體健康,心情愉快,闔家幸福,安度晚年!祝所有的同學,心寬體健,事業(yè)順利,家庭和睦,平安快樂!后,讓我們用一首詩來結束感言以此共勉吧:時光飛逝三十載,昔日童顏鬢發(fā)灰。舊夢依稀醉眸處,深情感慨舉杯時。漫嗟歲月催人老,長嘆同窗聚首遲。頻念師恩學友誼,今朝別后更相思。
篇三
看到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笑臉,仿佛回到了小學年代。三十年前,我們還是朦朦朧隴的小男生、小女生,背著書包,踏進巽山腳下的巽山小學一年級(6)班課堂。第一課:“毛主席萬歲”,第二課:“中國共產黨萬歲”。從“萬歲”中開始了人生的求學航程。忘不了那熙熙攘攘的山前街,那是我們每天必經的上學之路;
忘不了那郁郁蔥蔥的巽山,那是我們放學后常去玩耍的樂園。
那巍巍聳立的巽山塔是多么令人遐想,有誰能數清塔中有多少尊佛像。一九七五年的秋天,當我們小學畢業(yè)后不久,那七層寶塔隨后也倒塌了,而且居然沒有一個人受傷,天佑巽山,這難道不是一個新的神奇!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來,曾經有多少次夢回小學課堂;同桌的你是否依然清晰銘記?我們不會忘記那時的張老師正風華正茂,一身潔白的連衣裙就像一只翩翩的蝴蝶飛過我們面前;同學,你還記得“白毛女”是誰嗎(王笑蓮)?你還記得“大春”是那位同學(呂俊甫)?那“楊白老”又是那一位(陳瑞興)?對了,還有一位打虎上山的“楊志榮”(張志光)!
今天,在景山上,在這里,張老師來了!依然是那么青春美麗;“白毛女”來了!“大春”也來了!“楊白老”來了!“楊志榮”也來了!同學們都來了!三十幾年的風風雨雨,歲月沖走了天真與無邪,換來了成熟與穩(wěn)重;三十幾年那是一生的三分之一嗎?有的同學已頗有建樹,固然可喜可賀;有的同學還在苦苦探索,依然值得尊敬!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以真情續(xù)友誼!
**同學—**居委會主任,他是本屆同學會聯絡工作辛苦的一位,是他在百忙中重新搜索與鏈接我們一度斷線的同窗友誼。還有二位女同學,潘絮絮與陳佩春,她們是本屆同學會第一發(fā)起人,并且付出辛勤的汗水。當然,籌委會其他同學都很辛苦,他們用一百天的辛勞延續(xù)了我們純真的友情,換來今天的盛會,“謝謝”二字難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