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xiàn)今在日本國民中廣為傳頌這一個動人的小故事:
政府的郵政大臣野田圣子,在她正式步入社會的時候,是在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wù)員,上司安排她的工作竟然是洗廁所,而且要求特高,必須把馬桶抹洗的光潔如新。她在經(jīng)過一番困惑和苦惱,甚至想要打退堂鼓之后,最終決定邁好人生這第一步,沒有另謀職業(yè)。
后來,是她的一位前輩以自己的行動對她教育后,才徹底堅定了她的信心。這位前輩一遍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洗得光潔如新;然后,他從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這個行動勝過千言萬語,使野田圣子恍然大悟,如夢方醒。她不僅懂得了什么是“光潔如新”,而且更懂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工作的價值,她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
從那時起,她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振奮的人,她的工作質(zhì)量也達到了那位前輩的高水平,當然她也多次喝過廁水!熬退阋簧磶惨鲆幻磶畛錾娜!”正是基于這一點,成為她走向成功的并不神秘的奧秘之所在,成為她幾十年來一直奮進在成功路上的動力之所在。
小故事感悟:
世上的職業(yè)沒有什么貴賤之分,只有對待工作認真不認真之分,不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認認真真的把他當作一生的事業(yè)去奮斗,不會不成功,哪怕從洗廁所開始.
一位青年因為失戀,痛苦萬分地坐在與戀人初遇的河邊,準備投河自盡。恰逢大哲學(xué)家柏拉圖走過來,問他是怎么回事。
“我失戀了!鼻嗄昴抗獯魷卣f道,“我愛她,把她當成我自己的生命來看待,沒有了她,我一分鐘都活不下去。反正沒有了愛情我活著也是具行尸走肉,還不如死了好!
“你們處了多久?”柏拉圖問。
“兩年,在這兩年里,我無時無刻不……”青年喃喃著。
柏拉圖打斷了他的話:“那你能告訴我兩年前,在還沒有遇到她的時候你是怎么過的嗎?”
青年的眼里有了一絲光彩:“那時候,我是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青年。每天我都會活力四射地生活、工作。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們都很喜歡我。我還好幾次被評為優(yōu)秀員工呢,光獎狀都得到好幾張。那時候,我還有過關(guān)于愛情的甜蜜幻想,那種幻想真美啊!可惜從今往后再也不會有了!
“不,你當然可以有。”柏拉圖大聲說,“你看,命運是如此地愛你。它把你又送回了兩年前,讓你依然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并可以繼續(xù)擁有自己美好的夢想,不是嗎?”
想一想果真如此,青年便放棄了尋死的念頭。
生命總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復(fù),當我們因為今天的失去而回復(fù)從前的生活時,讓心情、想法也回到從前,不啻為幸福的一大秘訣。
年輕人去請教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什么是詭辯,蘇格拉底想了想,問道:“我家來了兩位客人,一位非常干凈,一位非常臟。如果我請他們洗澡,你想他們誰會洗呢?”
“當然是臟的了!蹦贻p人答道。
“不對,是干凈的。因為干凈的人到哪里都是愛干凈的,而臟的人根本不把臟當回事。”蘇格拉底說,“那么你再想,是誰去洗了澡呢?”
“干凈的。”年輕人回答。
“又不對,是那個臟的。因為干凈的人已經(jīng)沒必要再洗了,而臟的人卻需要。人們總會按照自己的所需去做事,不是嗎?”蘇格拉底笑道,“這么看來,一定是臟的洗了澡,對嗎?”
“對。”年輕人這回敢肯定了。
“還是不對!碧K格拉底眨眨眼睛,“干凈的人有洗澡的習(xí)慣,臟的人有洗澡的必要,所以兩個人都得洗澡。這么說,到最后兩個人都洗澡了,對不對?”
“應(yīng)該對吧!蹦贻p人再也不敢肯定了。
“呵呵,你又錯了。”蘇格拉底說,“因為干凈的人不需要洗澡,而臟的人不愛洗澡!
“可是,可是……”年輕人迷糊了。
“這就是詭辯,每個答案都有理,但結(jié)果就是不一樣。”蘇格拉底解釋說。
邏輯正確,答案卻似是而非,這就是詭辯。實際上,突破人們的常規(guī)思維,從需要、習(xí)慣等角度去看待和回答問題,很多問題都會出現(xiàn)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