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關(guān)于所有諸子百家的名著介紹#】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yī)家。中國在古代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具有鮮明的特色。中國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關(guān)于所有諸子百家的名著介紹。歡迎閱讀參考!
儒家
儒家經(jīng)典名著主要有儒學(xué)十三經(jīng)。儒家本有六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jù)說經(jīng)秦火一炬,《樂經(jīng)》從此失傳。
唐時還有《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
儒家名著還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是指《大學(xué)》(《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jīng)則指:《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左傳》。
法家
法家經(jīng)典名著有《管子》十九卷、《商君書》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韓非子》二十卷、《新書》三卷、《正論》六卷、《法論》十卷、《政論》五卷、《阮子正論》、《世要論》十二卷、《陳子要言》十四卷、《蔡司徒難論》五卷等。
道家
道家的名著有《道德經(jīng)》、《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莊子》、《列子》、《六韜》、老子甲本卷后古佚書(《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jīng)法》、《十大經(jīng)》、《稱經(jīng)》、《道原經(jīng)》)、《物則有形圖》。
還有《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易傳》、《擊壤歌》、《金人銘》、《巾幾銘》、(《語叢四》說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書》、《太公》、《辛甲》、《周訓(xùn)》等。
墨家
墨家的名著則有《漢書·藝文志》,它記載在東漢時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其中《墨子》七十一篇,《胡非子》三篇,《隨巢子》六篇,《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尹佚》二篇。
現(xiàn)代所傳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汪中將墨子書分為內(nèi)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xué)說的基本材料。
其中的《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經(jīng)》或《墨辯》,著重闡述認識論和邏輯學(xué),在邏輯被稱為后期墨家邏輯或墨辯邏輯,其中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xué)的內(nèi)容,特別是天文學(xué)、幾何光學(xué)和靜力學(xué)。
陰陽家
陰陽家的名著有《宋司星子韋》三篇,《公梼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fā)》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南公》三十一篇。
還有《容成子》十四篇,《張蒼》十六篇,《鄒奭子》十二篇,《閭丘子》十三篇,《馮促》十三篇。
擴展資料
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主張:
1、互敬互信
倫理學(xué)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yǎng),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yīng)注重和諧的關(guān)系。
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分內(nèi)事,“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統(tǒng)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仁而有序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tǒng)”,其政治學(xué)主要闡述君臣關(guān)系、官民關(guān)系。
孔子“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學(xué)的代表性主張。
3、微言大義
儒家有一個重視編修歷史的悠久傳統(tǒng)。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保ā墩撜Z·述而》)。
但是孔子編修《春秋》,不單純記載史事,而且也通過遣詞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稱之為“微言大義”。由于歷代儒家學(xué)者的努力,中國的編年史從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開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沒有中斷過。
4、重義輕利
儒家重義輕利,重官輕商,重本抑末,與現(xiàn)代商品經(jīng)濟不相適應(yīng)。儒家典籍《禮記》中所描述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