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由全國新學校研究中心負責人李希貴教授親自策劃指導并積極推動的重點課題。此課題已在北京海淀區(qū)和山東濰坊市兩個實驗區(qū)實施兩年,成效顯著。用本人膚淺的認識對“主題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簡潔概括的話,即“主題學習”通過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節(jié)約課堂時間;利用節(jié)約的課堂時間閱讀主題叢書,實現大量閱讀,實現課內的課外閱讀,終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ㄒ唬┐蚱瞥R(guī)的“自主互助式學習”,實現了將課堂三分之二的時間還給學生。
“主題學習”強調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強調教師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將教材的學習時間壓縮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若按傳統的常規(guī)式教學是不能實現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課型,有一篇帶多篇的,也有整個單元推進的,有先學教材后閱讀實驗教材的,也有先閱讀主題學習叢書后學習教材的,還有同時進行比較閱讀的。這些課堂的共同理念或者說課堂體現出的是“自主互助式學習”。
通過聽課和與實驗教師交流,“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課堂結構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欣賞:找到你喜歡的文章,問一問自己,你為何會喜歡這些文章?
2.分享:同伴間互相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文章及喜歡的理由。
3.誦讀:將自己喜歡的文段反復大聲朗讀,對特別喜歡的部分能夠背誦。
比較:盡管每一單元所選文章屬同一主題,但通過比較,找出文章之間更多的不同。
模仿:如果有興趣,可以模仿其中文章練筆。
課內閱讀主題叢書,實現大量閱讀,實現課內的課外閱讀。我們的教材,不論是人教版還是其他版本,多是按照單元編排的,每一個教學單元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教學重難點上基本上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爸黝}學習”圍繞課本上的單元主題選擇材料,編成主題叢書。主題叢書的編寫緊緊圍繞課本上的單元主題選擇材料,圍繞單元主題選擇幾十篇相關、相近、相似甚至相對、相反、相連續(xù)的文章,這些文章照顧到古今中外,注意到文言的,白話的,詩歌的,小說的,散文的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都圍繞單元的重難點編寫了閱讀提示。5--9年級每個學期都有7本書,例如五年級下學期的7本書分別是《走進西部》、《金色童年》、《語妙天下》、《回眸感動》、《天門靈秀》《母親的作業(yè)》《美麗地球村》,分別針對教材的七個單≡,每單元編寫一本,約15-18萬字,七本就是100多萬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主題叢書保障了學生有書可讀,課內閱讀主題叢書,保障了學生的閱讀量也保障了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
。ǘ罢Z文主題學習”對我們的借鑒意義。
我們的語文課堂是不是該變一變了。一個學期盯著一本教材教、學、練習、鞏固,有了深度厚度,失去了廣度。
大量閱讀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首先保證學生有書可讀,其次是有時間讀,再就是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大量閱讀中,認識鞏固生字;在大量閱讀中鍛煉閱讀能力;在大量閱讀中積累語言,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大量閱讀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在課題的實施管理方面,“區(qū)域推進”是非常好的經驗。通過修改對學校、教師的評價方式,如取消部分不合理的常規(guī)檢查,對教師的備課,學生作業(yè)形式進行改變,為實驗學校解開了束縛,掃清了障礙,提高了實驗學校參與熱情。對實驗學校的調研,及時掌握、指導實驗的開展,又完成了“由下到上”的轉變。由此可看出“由上到下”利于課題的開展,“由下到上”利于發(fā)現解決課題開展中的問題,利于課題的推進。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會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借鑒他們的有益經驗,把自己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富有成效。
【篇2】
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福田區(qū)上沙小學,參加第xx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劉筱玲、吳敏而、崔巒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個個只能在電視或網絡上見到的專家、大師學者,齊聚一堂。全國各地數百位同仁帶著仰慕之心,帶著取經之愿,更帶著語文教師特有的教育夢想,來到這里,跟專家面面相對,跟傾心交流,盡情領略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無窮魅力。
一踏入上沙小學的大門,我就被濃郁的校園文化所吸引:內容豐富的宣傳展板、溫馨舒適的校園書吧、彬彬有禮的上沙學子、還有可愛的姚小英老師熱情的笑容,讓我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所學校。
接下來一天半的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上沙小學的范征老師上了一節(jié)活潑生動的識字課。她親切的語言、規(guī)范的板書、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起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讓我不得不佩服這位年齡與我相仿的年輕女教師。帥氣的劉學金老師用他那厚重的男中音給聽課老師帶來了一節(jié)聽覺盛宴,他敏捷的思維和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帶領著孩子們在《三國演義》的歷史長河中盡情遨游。溫婉爾雅的全遠姬老師更是人如其名,她獨特的氣質和高超的教育機智,將教與學方式轉變和語文主題學習有機結合。讓我驚嘆的還有來自河南的候華麗老師,借班上課,卻依然能嫻熟地駕馭課堂,上沙小學聰明的孩子們在候老師的引導下,在課堂上又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贏得臺下老師陣陣掌聲。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幽默風趣的李祖文老師,他給聽課老師上了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繪本文學圈教師體驗課。用他的話來說:在這節(jié)課里,我是輕松的,因為都是老師們自己在合作和展示。我在想: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課堂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不正是新的課程理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嗎?但我深知,李老師輕松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這是他反復實踐的結果,這是他智慧的結晶。
專家匯報匯報環(huán)節(jié)更讓我收獲頗多,優(yōu)雅的香港教育研究學會的會長劉筱玲博士以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為主題,從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報告談起,向我們介紹了每5年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的抽樣調查結果以及香港學生的閱讀發(fā)展現狀。簡短的報告已經使我對這位睿智、優(yōu)雅而有富有遠見的女校長深表敬佩!臺灣的吳敏而博士的報告,則讓人感覺到她既像一位親切和藹的奶奶,又像一個可愛調皮的孩子,一個又一個繪本故事通過她的講述和演繹,更加生動有趣、形象逼真。吳博士還有幾句經典語句讓我感觸很深,她說:不識字的孩子也有閱讀策略。、針對孩子的發(fā)言,老師決不訂正,要多鼓勵那些沒有站起來的孩子。啟蒙不等同與起萌,而閱讀是萌發(fā)出來的。、學生討論不完是好事,從不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而是讓學生獲得愉悅的體驗。、孩子思考過程,說明那些過程就是閱讀的好方法。這些語句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吳博士是真正地用心在做教育,她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潛心研究,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yè)精神,贏得了所有與會老師的敬重,她的講座結束,仍有很多老師意猶未盡。大會的后有知識淵博、仰慕已久的中國小語理事會的會長崔巒老師做報告,他對全體老師提出了幾點要求和期望,他說:老師們今后的教學要做到六點:
一、教學目標要更加集中。
二、教學內容要更加豐厚。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更加簡化。
四、教學方法要更加簡便。
五、學生的學習要更加充分。
六、課堂練習要更加有效。簡短精煉的語言,精辟地概括了怎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實用、有效的課堂。也頓時解開了我一直以來對有效課堂的困惑。真的非常感謝崔老師的及時點撥。
一天半的學習緊張而又充實,當我走出上沙小學的大門時,我十分的欣喜和激動,雖然我知道自己在語文主題學習這條跑道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堅信只要你在路上,堅持不懈,只要你有一份熱情,矢志不渝,總能遇見、趕上你生命中的盛宴。
【篇3】
自2007年,我校實施《語文主題學習計劃》以來,我便試著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我校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差,積累少,但主題學習可以讓學生們從讀單一的課本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量,先將自己在實施主體學習過程中的一點感受總結如下:
一、以課堂學習為核心,利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帶動學生向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與我們的課本是同步的,因此,每學完一個單元,我便拿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相對應的篇目,在這些篇目中,我會挑選精彩的那一篇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積累。通過這種方式,我漸漸帶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漸漸地,我便把時間由學完之后布置改在了學前布置,由課堂轉向了課外。通過調查我發(fā)現,以前,大部分學生晚上寫完作業(yè)就看電視,而是開始閱讀《語文主體學習叢書》之后,很多學生的習慣開始改變,他們晚上開始以閱讀《語文主體學習叢書》為主。
二、加強知識積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在教學中,我充分激發(fā)他們對課文中的精彩段落誦讀的積極性,每堂語文課拿出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朗讀,平時每周五下午閱讀課我總是和學生一起讀主題課本,進一步升華課本知識。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閱讀筆記,并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像讀書筆記展覽、讀書交流會、讀后感交流等活動。在閱讀語文主體學習教材時,要求學生不要走馬觀花,只看故事情節(jié),而要把自己認為好詞佳句摘抄在讀書記錄本上,或讀書卡上。
雖然對這種學習活動模式的研究尚未成熟,但我們會不懈地努力,相信我們的語文主題學習活動會更加深入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