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千字文:閏余成歲、律呂調陽解釋翻譯

時間:2019-05-10 13:51: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千字文:閏余成歲、律呂調陽解釋翻譯#】《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興嗣所作的一首長韻文。它是一篇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的文章。下面是©憂考網分享的千字文:閏余成歲、律呂調陽解釋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千字文:閏余成歲】

  rùnyúchéngsuì

  閏馀成歲

  【解釋翻譯】

  “閏余成歲“這句話,語出《尚書"堯典》,有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中國文化里面發(fā)達最早、最系統(tǒng)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于世界的,是我國傳統(tǒng)科技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天文學發(fā)達呢?因為中國是以農業(yè)立本、以農為主的國家,務農的根本是不誤農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時,不能胡來。所以中國歷代都有司天監(jiān),有“天官”,專門觀測天文氣象的變化,以此作為行政施治的根據(jù),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稱為“七政”。

  國家、朝廷(政府)就要負責制定律歷,計算出二十四節(jié)氣的準確時間,來指導人們務農。中國的天文歷立法,歷來是太陰和太陽合參,以太陰記月,太陽記年。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公歷是以公元記年的太陽歷,是根據(jù)太陽周天360度,運行365天制定的歷法,簡稱陽歷。中國很早就有太陽歷,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夢溪筆談》里就有詳細論述,但沒有正式頒布使用,因為太陽歷與月律(月亮的節(jié)奏、節(jié)律)不符。月球質量輕、自轉速度快,繞地軌道是橢圓。月亮盈虧朔晦,一個周期近地點時是30天,遠地點時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點。這樣,一年加起來是354天,按照太陽歷算是365天,中間差了11天,這就叫閏余。閏的意思是多余,門里王為閏,家里養(yǎng)個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莊子說:“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來就差了33天,多出一個月。這樣歷法與物候節(jié)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麼辦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個月出來,這樣加出的這個月叫閏月,加閏月那年就叫閏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就是十三個月。多出的這個月加在哪呢?加在有節(jié)沒氣的那個月。24節(jié)氣中有12節(jié)、12氣,平分到每個月是一節(jié)、一氣。如立春是正月節(jié),雨水是正月氣。陰歷的月律與年律有日差,轉三年以后就有一個月有節(jié)沒氣,因此設閏就加在這個月。所以讀歷史,有時侯閏八月,有時候閏十二月,不一樣。三年一閏只消化了30天,還多三天呢。五年閏兩回,天數(shù)又不夠,后來發(fā)現(xiàn)十九年閏七次最合適。

  陽歷也同樣設閏,陽歷365天為一個自然年,但一個回歸年(歲)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出的5個多小時,四年就累計到24小時了,多出一天,必須設閏將其消化掉。因此,陽歷每四年一閏,將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這樣平年的二月28天,閏年的二月29天。

  “閏余成歲”的“歲”與“年”是兩個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jié)氣到明年的同一節(jié)氣的一段時間,為回歸年。

  歲的本義是歲星,歲星就是木星,木星運行的軌跡叫太歲。用歲星紀年是我國天文歷法的另外一種。木星(歲星)12年繞天一周,每年行30度,為一個歲次。用之記載歷史事件,就記為:歲在某某。太陽歷紀年,歲星歷記歲,這樣年歲相符,就是“閏余成歲”。

  【千字文:律呂調陽】

  lǜlǚtiáoyáng

  律呂調陽

  【解釋翻譯】

  閏的問題解決了,歷法和四季在理論上總算能對上了,但是歷與四季氣候、與實際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是不是能夠配在一起呢?這就要用律呂來校正、調整了。什麼叫律呂呢?律呂是用來協(xié)調陰陽、校定音律的一種設備,現(xiàn)代音樂上叫定音管。

  中國古代在音樂上有五音,宮商角徵羽,這是五個全音,再加上兩個半音,一個是4,一個是7,一共七個音。這七音是一個八度的自然音階,沒有音高,也就是沒有定調。怎麼辦?就要用律呂來給它定調,律呂就是定調用的律管和呂管。

  黃帝時代的伶?zhèn)悾檬窆,其中最長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為九是陽的極數(shù)。然后按長短次序將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邊齊,下邊長短不一,像切大蔥一樣,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滿用葦子膜燒成的灰。這種飛灰最輕,叫暇莩。把這些管埋在西北的陰山,拿布幔子遮蔽起來,外面筑室,絕對吹不到一點風,用它來候地氣,因為地下的陰陽二氣隨時都在變化。

  到了冬至的時候,一陽生。陽氣一生,第一根九寸長、叫黃鐘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飛出來了,同時發(fā)出一種“嗡”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叫黃鐘,這個時間就是子,節(jié)氣就是冬至。用這種聲音來定調相當于現(xiàn)代音樂的C調;同時可以定時間,來調物候的變化,所以叫做“律呂調陽”。

  十二根管分成六陰、六陽兩組。六根單數(shù)的屬陽,叫六律;六根偶數(shù)的屬陰,叫六呂。六律第一個是黃鐘,六呂的第一個叫大呂,所以音樂里有黃鐘、大呂之說。

  如果再往下說,律呂之數(shù)用三分損益法,就是“先三分減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黃鐘的管長九寸,其數(shù)為九。先進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數(shù)為729,再減一倍,得數(shù)是364.5(729÷2=364.5)。這就是陰歷年加閏以后的天數(shù),用律歷對應節(jié)氣勘定出來的調整數(shù),與太陽歷的365只差半天。對務農來講,半天的誤差馬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討論就要看《漢書"律歷制》,就不是我們在這里三言五語能說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