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足輕重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但全國尚未統(tǒng)一。當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一個實力派人物叫竇[dou]融。王莽當權(quán)的時候,他當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后,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ye]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占優(yōu)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xiàn)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決定一方的成敗。(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升為大司馬。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持,實力大增,終于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tǒng)一了天下。
后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關(guān)鍵時刻處于關(guān)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解釋】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于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擴展閱讀:
一身是膽
劉備和諸葛亮便商議退敵之計,諸葛亮說:“現(xiàn)在曹操由于糧草沒有準備好,所以還不敢輕易進兵。此時如果派一支部隊去攻打曹營,把曹軍的糧草燒掉,便能大大挫傷曹軍銳氣!崩蠈ⅫS忠再三請求出戰(zhàn),諸葛亮便派他和趙云(字子龍)一同領(lǐng)兵前往。黃忠爭打頭陣,但曹軍早有準備,與黃忠廝殺起來。黃忠前后受敵,被圍困未能取勝脫身。趙云便帶領(lǐng)幾十名輕騎兵殺人重圍救出他們。
曹操親自帶兵追趕趙云。趙云寡不敵眾,退回漢中營地。部將們勸趙云閉門防守拒敵:不料趙云反而下令打開營門,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來,然后放倒軍旗,停止擊鼓,自己單槍匹馬挺立在營寨門外,準備迎敵。天快黑的時候,曹軍趕到。曹操見蜀軍營中毫無動靜,又見趙云單槍匹馬挺立營寨門外,威風凜凜、毫無懼色,懷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趙云的計謀,不敢冒然進攻,便收兵回營。趙云領(lǐng)兵緊緊追擊,殺聲震天,金鼓齊鳴。曹軍因昏暗難辨,摸不清趙云到底有多少兵馬,嚇得丟盔棄甲,爭相逃命,死傷無數(shù);潰不成軍,趙云以少勝多,反敗為勝。戰(zhàn)后劉備親臨軍營慰勞將士,封趙云為虎威將軍,贊譽他“一身是膽”。
【解釋】一身:全身,渾身;膽:膽量;一身是膽,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英勇善戰(zhàn)。也作“渾身是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