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jīng)》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譯文】
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書·甫刑》里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
【讀解】
這一章書,是說明一國的元首應(yīng)當盡的孝道,要博愛廣敬,感化人群。人無分種族,地無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為五孝之冠,列為第二章。
孔子說:“要親愛自己的父母,必先博愛。就不敢對于他人的父母有一點厭惡。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廣敬,就不敢對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簡慢”。
元首的孝道,只要把親愛恭敬的誠心,盡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風吹草,自然風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外國人看見了,也要摹仿實行,爭相取法。大概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書經(jīng)呂刑篇有兩句話說:只要國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親愛親可慶幸的事,那天下幾萬萬老百姓,都是歡欣鼓舞的仰賴效法,而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了。
《孝經(jīng)》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包。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譯文】
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jié)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后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詩經(jīng)·小雅·小曼》篇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身臨深水潭邊恐怕墜落,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
【讀解】
這一章書,是講明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內(nèi),所以在上不驕和制節(jié)謹度、為諸侯孝道的基本條件,列為第三章。
諸侯的地位,雖較次于天子,但為一國或一地方的首長,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遠,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謙恭下士,而無驕傲自大之氣,地位雖高,也沒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關(guān)于地方財政經(jīng)濟事務(wù),事前,要有計劃的管制,有預(yù)算的節(jié)約,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針,謹慎度用,量入為出,自然收支平衡,財政經(jīng)濟,便充裕豐滿。然滿則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則去切實執(zhí)行,那庫存雖然充盈,不浪費,自然不至于溢流。
地位很高,沒有絲毫的危殆,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爵位。財物充裕,運用恰當,雖滿而不至于浪費,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富有。
諸侯能長期保持他的財富和地位,不讓富貴離開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權(quán)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權(quán)管轄人民,而和悅相處。這樣的居上不驕、和制節(jié)謹度的作風,才是諸侯當行的孝道。
孔子引述詩經(jīng)小雅篇小旻章的這一段話說:一個身任諸侯職位的大員,常常要警戒畏懼,謹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進了深淵,時時有滅頂?shù)奈kU。又像踐踏在薄冰之上,時時有陷入冰窟的危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