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大學生村官住戶民情日記三篇#】當村官要明確好目標,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真正地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思考,切莫紙上談兵。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按照縣委組織部在全縣大學生村官中開展的“踐行‘八個一’,當好‘八員’活動”要求,我把我們村東坡組卜清堂家的留守兒童申申作為我的幫扶對象。
申申今年10歲,在馬家礦小學上四年級。申申的父母離異,父親去外地打工,他只能和爺爺奶奶做伴,由于沒有人輔導(dǎo)學業(yè),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走在方里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呼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新鮮空氣,心情格外開朗。和村會計卜大叔聊著聊著,就到了申申家。雖是晌午,但屋子里陰陰沉沉的,申申就趴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業(yè)?吹轿覀儊恚晟暧悬c害羞和緊張,我便蹲在他的小桌子前看著他寫作業(yè),他凝視著一道數(shù)學應(yīng)用題久久沒有動筆,我便問他“這道題我來給你講講,好不好?”他抬起頭欣喜地看著我點點頭。講完之后,我拿出了為申申準備好的本子、筆等文具放在了他的小桌子上,給他說,以后每周我都來給你輔導(dǎo)作業(yè)。他摸著嶄新的文具,開心的點點頭。和爺爺奶奶聊了會兒,奶奶就止不住地留下了眼淚說“我孫子恓惶啊!謝謝你啊,姑娘!”
離開申申家,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心情有些沉重同時又有些欣慰,覺得當初選擇大學生村官這條路是對的。我暗自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在學習和生活上多多關(guān)愛申申,讓他露出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燦爛笑容。
篇二
今天,并不是什么重大節(jié)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末,然而對于我所在的臨江村來說,卻是令人難忘的一天。
在這樣一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的周末,留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覺,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對于望江鎮(zhèn)的幾十名干部來說,卻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早上八點鐘,他們冒著雨來到了臨江村的育秧大棚。由于近正值汛期,村民們都在堤壩上防汛抗洪,無暇顧及育秧大棚后續(xù)的蘑菇菌栽培。趙書記和吳鎮(zhèn)長就親自帶隊,將50000株蘑菇菌人工運送到育秧大棚內(nèi),并按照技術(shù)人員的指點,合理擺放,我也加入到了運輸?shù)年犖楫斨。聞訊趕來的村民,看到黨員干部們整齊擺放好的蘑菇菌后,激動的說:“感謝啊,真是感謝你們啊!”忙碌了一天下來,大家都很疲倦,但卻沒有聽到抱怨的話語,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露出了笑臉。
任大學生村官以來,我親眼見證著臨江村的點滴變化,從千畝良田改造到智能水稻催芽基地,從改建村辦公室到修建村級活動場所。望江鎮(zhèn)黨委班子和村“兩委”為臨江村的發(fā)展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著他們從春耕到秋收沒日沒夜的忙碌,看著他們?yōu)榱舜鍍?nèi)建設(shè)人瘦了一圈又一圈,身為臨江村的大學生村官,我深深體會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揚長避短,經(jīng)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長,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名領(lǐng)導(dǎo)滿意,群眾滿意的大學生村官,無愧于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崗位。
篇三
這是植樹節(jié)后第二天,天氣如昨日般晴朗。我去昨天的植樹點查看昨天栽植的樹木有沒有損壞,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吳書記,我們邊走邊聊就聊到了土地這個話題。
雖然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但是我沒有生長在農(nóng)村,對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不是那么深刻。吳書記說土地是莊稼人的命,養(yǎng)育了這里的祖祖輩輩,一個人如果觸摸不到土地的脈搏,感受不到土地的呼吸,即使把他埋到土里他也不懂土地,自然他就不珍惜和疼愛土地,同時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發(fā)掘其潛在價值。我們現(xiàn)在當干部,想帶動群眾致富,可以搞其他產(chǎn)業(yè),但是終離不開土地,運用好這片土地,才能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我站在這片新植的樹旁陷入了沉思。這些小樹根植于這深厚的泥土之中會長成參天大樹,這片麥田在土地的孕育下會給我們香甜的餅子,即使他們變成冰冷的磚頭卻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房屋,這里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腳下這片土地才成長、改變、成就。而土地永遠還準備著賜予我們更多更好的東西。
要想帶領(lǐng)群眾致富,就必須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耕耘這片土地,挖掘它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利用者價值的體現(xiàn)。只有深愛這片土地,讀懂這片土地,利用好這片土地,才能真正體現(xiàn)土地的價值,讓這片土地孕育出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黃土脊梁上一波波的麥綠,是美麗的景色,更是土地的饋贈,我曾想帶著夢想在這里開花結(jié)果,卻一直忘記把它埋進土壤里,今天在這里,我灑下的每一滴汗水,希望能回饋這片哺育著2300多人口的土地,也希望這片土地能為這里的人們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
篇一
按照縣委組織部在全縣大學生村官中開展的“踐行‘八個一’,當好‘八員’活動”要求,我把我們村東坡組卜清堂家的留守兒童申申作為我的幫扶對象。
申申今年10歲,在馬家礦小學上四年級。申申的父母離異,父親去外地打工,他只能和爺爺奶奶做伴,由于沒有人輔導(dǎo)學業(yè),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走在方里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呼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新鮮空氣,心情格外開朗。和村會計卜大叔聊著聊著,就到了申申家。雖是晌午,但屋子里陰陰沉沉的,申申就趴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業(yè)?吹轿覀儊恚晟暧悬c害羞和緊張,我便蹲在他的小桌子前看著他寫作業(yè),他凝視著一道數(shù)學應(yīng)用題久久沒有動筆,我便問他“這道題我來給你講講,好不好?”他抬起頭欣喜地看著我點點頭。講完之后,我拿出了為申申準備好的本子、筆等文具放在了他的小桌子上,給他說,以后每周我都來給你輔導(dǎo)作業(yè)。他摸著嶄新的文具,開心的點點頭。和爺爺奶奶聊了會兒,奶奶就止不住地留下了眼淚說“我孫子恓惶啊!謝謝你啊,姑娘!”
離開申申家,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心情有些沉重同時又有些欣慰,覺得當初選擇大學生村官這條路是對的。我暗自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在學習和生活上多多關(guān)愛申申,讓他露出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燦爛笑容。
篇二
今天,并不是什么重大節(jié)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末,然而對于我所在的臨江村來說,卻是令人難忘的一天。
在這樣一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的周末,留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覺,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對于望江鎮(zhèn)的幾十名干部來說,卻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早上八點鐘,他們冒著雨來到了臨江村的育秧大棚。由于近正值汛期,村民們都在堤壩上防汛抗洪,無暇顧及育秧大棚后續(xù)的蘑菇菌栽培。趙書記和吳鎮(zhèn)長就親自帶隊,將50000株蘑菇菌人工運送到育秧大棚內(nèi),并按照技術(shù)人員的指點,合理擺放,我也加入到了運輸?shù)年犖楫斨。聞訊趕來的村民,看到黨員干部們整齊擺放好的蘑菇菌后,激動的說:“感謝啊,真是感謝你們啊!”忙碌了一天下來,大家都很疲倦,但卻沒有聽到抱怨的話語,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露出了笑臉。
任大學生村官以來,我親眼見證著臨江村的點滴變化,從千畝良田改造到智能水稻催芽基地,從改建村辦公室到修建村級活動場所。望江鎮(zhèn)黨委班子和村“兩委”為臨江村的發(fā)展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著他們從春耕到秋收沒日沒夜的忙碌,看著他們?yōu)榱舜鍍?nèi)建設(shè)人瘦了一圈又一圈,身為臨江村的大學生村官,我深深體會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揚長避短,經(jīng)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長,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名領(lǐng)導(dǎo)滿意,群眾滿意的大學生村官,無愧于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崗位。
篇三
這是植樹節(jié)后第二天,天氣如昨日般晴朗。我去昨天的植樹點查看昨天栽植的樹木有沒有損壞,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吳書記,我們邊走邊聊就聊到了土地這個話題。
雖然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但是我沒有生長在農(nóng)村,對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不是那么深刻。吳書記說土地是莊稼人的命,養(yǎng)育了這里的祖祖輩輩,一個人如果觸摸不到土地的脈搏,感受不到土地的呼吸,即使把他埋到土里他也不懂土地,自然他就不珍惜和疼愛土地,同時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發(fā)掘其潛在價值。我們現(xiàn)在當干部,想帶動群眾致富,可以搞其他產(chǎn)業(yè),但是終離不開土地,運用好這片土地,才能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我站在這片新植的樹旁陷入了沉思。這些小樹根植于這深厚的泥土之中會長成參天大樹,這片麥田在土地的孕育下會給我們香甜的餅子,即使他們變成冰冷的磚頭卻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房屋,這里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腳下這片土地才成長、改變、成就。而土地永遠還準備著賜予我們更多更好的東西。
要想帶領(lǐng)群眾致富,就必須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耕耘這片土地,挖掘它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利用者價值的體現(xiàn)。只有深愛這片土地,讀懂這片土地,利用好這片土地,才能真正體現(xiàn)土地的價值,讓這片土地孕育出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黃土脊梁上一波波的麥綠,是美麗的景色,更是土地的饋贈,我曾想帶著夢想在這里開花結(jié)果,卻一直忘記把它埋進土壤里,今天在這里,我灑下的每一滴汗水,希望能回饋這片哺育著2300多人口的土地,也希望這片土地能為這里的人們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