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還就是一個二年級學生,因為父母忙著做生意,沒什么時間照顧我,家里很大,但經常只有我和奶奶兩個人在家。
一天中午,下著傾盆大雨,我正在書房里做作業(yè),奶奶在睡午覺。驟然間,此時我聽見樓下有一陣摩托車開動的聲音,不一會兒,我家的門鈴就“叮咚叮咚”地響了起來。我以為就是爸爸回來了,于就是放下手中的筆,興高采烈地跑去開門。正要開門,奶奶在她房間里喊:“欣欣,就是誰?你先看清楚了再開門!蔽覞M不在乎地說:“我都聽我老爸的摩托車好幾年了,還會錯呀?
我沖到門口,一下子把大門打開了。一瞬間,我傻了眼,只見門口站的并不就是我爸爸,而就是一個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陌生人。只見他帶著一副墨鏡,一只手提著一個鼓鼓的包,另一只手拿著一瓶不知名的飲料。
他一看見門打開了,先朝屋內探視了一下,然后小聲地問我:“小朋友,你一個人在家嗎?”我頓時心里一動,提高了警惕,說:“干什么?我家里人都在!”一聽說我不就是一個人在家,他的聲音更小了,他彎下腰,將手中的飲料遞到我的手中,輕聲地說:“小朋友,我就是××公司的推銷員,這就是我們公司新開發(fā)的飲料,很多小朋友都喝,而且就是免費的。”我一聽這話,有點心動了,望著那誘人的飲料,我很想接過來,但就是一想到媽媽曾告訴過我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尤其就是陌生人的。那個人似乎看出了我在想什么,他快速而熟練地把瓶蓋打開,湊到我的鼻子跟前來回晃動。啊!好香的味道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正想接過飲料的時候,奶奶從房間里走了出來,一臉驚訝地說:“你就是誰?來干嘛?”此時陌生人一見到奶奶立即手忙腳亂地把飲料塞進包里,吞吞吐吐地說:“對不起,此時我按錯門鈴了!”說完,轉身就走了。我一看,喝不到飲料,心里一陣腦火,埋怨奶奶起來:“人家的飲料都被你嚇走了!”奶奶嚴肅地說:“想吃別人的香腸,往往會失掉自我的火腿。我平時怎樣教你的?貪圖小便宜,往往會吃大虧的。萬一那瓶飲料里面放了什么東西怎樣辦呢?”我一聽,再回想剛才那人說話的神情,也覺得有些不對勁,剛剛的惱火一下子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之后,我對這件事反省了一下,發(fā)現我之前的安全防范意識還不夠,所謂走得路越多,見識也就越廣,見識越廣,犯的錯誤也越少。
我期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提高警惕,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出家后,開始學剃頭。老和尚先讓他在冬瓜上練習,小和尚每次練習完剃頭后,將剃刀隨手插在冬瓜上。之后在給老和尚剃頭時,也將剃刀隨手插在了老和尚的頭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習慣性的壞行為危害很大。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故都與習慣性的壞行為有關,這種行為我們在工作中稱之為“習慣性違章”。而習慣性違章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就就是行為人的安全思想認識不深,存在僥幸心理,錯誤地認為習慣性違章不算違章,殊不知這種細小的違章行為卻埋下了安全事故發(fā)生的苗頭,成為災難發(fā)生的根源。美國學者海因星以前對55萬起各種工傷事故進行過分析,其中80%就是由于習慣性違章所致。
在生產操作中,好習慣將使我們的工作更安全,壞習慣只能害人害己,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務必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萬萬不能違章行事,尤其不能養(yǎng)成為習慣性違章。只有大家從自身做起,將麻痹趕出我們的思想,將習慣性違章趕出我們的工作,讓嚴守規(guī)程、遵章守紀的思想和行為深深根植在我們的手中、我們的心中,相信事故與我們無緣,我們企業(yè)安全的天空會就是一片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