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以現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依托進行命制。
命題范圍及分值分配如下:
(一)地球與地圖(12%左右)
1.地球的形狀、大小。
2.地球的運動:自轉與公轉的特點及產生的地理現象。
3.地球儀:經緯線及經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4.地圖:地圖三要素、地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5.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山谷、山峰等地形部位,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6.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地形類型。
。ǘ┦澜绲乩恚38%左右)
1.海陸分布與海陸變遷。
2.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3.閱讀世界氣溫、降水分布圖并歸納世界氣溫、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4.運用氣溫與降水資料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柱狀圖并描述氣候特點。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及分布。
6.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
7.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地區(qū)分布特點及其發(fā)展水平差異;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8.認識大洲:主要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
9.認識地區(qū):主要包括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兩極地區(qū)。
10.認識國家:主要包括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ㄈ┲袊乩恚êl(xiāng)土地理)(50%左右)
1.疆域與行政區(qū)劃、人口與民族。
2.自然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水資源與土地資源)。
3.經濟發(fā)展:農業(yè)、工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交通運輸業(yè)。
4.文化特色: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飾、飲食等。
5.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6.四大地理區(qū)域(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藏地區(qū))。
7.認識區(qū)域(香港、澳門、北京、臺灣、長江三角洲)
8.建設永續(xù)發(fā)展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