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寶寶說話
不妨從照鏡子開始
媽媽們可以將寶寶帶到鏡子前,讓寶寶認識鏡子里的那位小朋友,并指著鏡子對寶寶說“這是寶寶”,“這是媽媽”,讓寶寶能在愉快的情緒下主動開口學說話。另外,還可以拓展到寶寶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比如爸爸、爺爺、奶奶、奶瓶、蘋果、冰箱、電視等,告訴寶寶身邊每一種東西的名稱,讓寶寶慢慢學會使用語言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寶寶讀童謠
媽媽們在教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不妨多給寶寶讀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謠,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詞匯量,也能夠讓寶寶感受到語言韻律的魅力,進一步增加寶寶學說話的興趣。
邊玩游戲邊說話
在教寶寶學說話時,媽媽可以多帶寶寶玩一些類似于躲貓貓的游戲,在游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fā)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簡單的親子共讀
一般當寶寶發(fā)育到3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可以為寶寶選擇一套顏色鮮艷的布書或紙板書,開始和寶寶的第一次親子共讀了。剛開始的時候,媽媽不要給寶寶講過于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告訴寶寶畫面上的物品分別都是什么就可以了呃,這時候,簡單明了的語言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寶寶學習簡單的發(fā)音。
專家表示,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y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fā)育遲緩。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從生理上講,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fā)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fā)音,比如,孩子若出現(xiàn)舌系帶過短、唇裂、腭裂等異常,就會出現(xiàn)發(fā)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fā)聲協(xié)調困難,影響發(fā)音;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也會影響語言的發(fā)展。如果孩子得了孤獨癥,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會說話。
不過,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huán)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就不愿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fā)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于是變得不肯開口。
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聽著方言長大,孩子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
寶寶多大會說話
其實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清晰了。開始,他是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fā)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lián)系起來。這要到他大約1歲左右才能做到。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fā)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
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匯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匯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會開始使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匯量會增加到300個詞。他能把名詞和動詞連在一起,造出雖然簡單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xù)地談話,并根據談話對象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如何輕松照顧好寶寶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安靜,不愛哭鬧,照看這類孩子比較省事;而有些孩子則經?摁[,很少自己躺著玩耍,總喜歡讓人抱著。孩子在離開母體前其形態(tài)是彎曲的,故離開母體后的最初幾個月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差,躺得太久會感到背部不適,因此而哭鬧,此時若抱抱他,他就會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鬧。此時父母如果因太忙而無法分身的話,就要同嬰兒說說話,并撫摸他,或搖動搖籃。對于3個月之內的嬰兒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擔心會抱成習慣,等孩子5個月后再慢慢訓練,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