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經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們的英語語感和接受英語信息的能力增強了,有些教學活動比以前好操作了。根據(jù)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我們對英語作業(yè)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語音拼讀練習和語言綜合運用練習。
語音拼讀練習:
根據(jù)直呼式語音教學法,在一年級時對孩子們的要求是根據(jù)老師的讀音拼讀出單詞;現(xiàn)在要求孩子在拼讀出單詞的同時,還要將其規(guī)范地書寫在作業(yè)本上,將要求提高一步。這些基本在每個單元的第一或第二節(jié)課進行,即在新授課上進行。為了避免因機械書寫而不明就里,我們還要求孩子在每個單詞后面根據(jù)詞意配上簡筆畫。整個流程為:理解新單詞---聽音---拼讀---書寫---簡筆畫,對孩子的要求頗高。因為孩子的程度不一,并且有時間的限制,實施起來有相當?shù)碾y度,孩子們也在調整適應當中。
語言綜合運用練習:
根據(jù)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畫出一幅切合本單元教學主題的畫或據(jù)此做手工,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在這個過程當中,鍛煉孩子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家長對這種作業(yè)形式很滿意,認為它擺脫了重視抄寫的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活學活用。在近段時間里,我們完成了2a后兩個單元,分別是關于文明禮儀的標識和建筑物的方位。
根據(jù)教學內容,我們在每個單元結束的時候布置了下列作業(yè):
a.做各種形狀的英語文明標識,并對其進行隨心所欲的裝飾。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人吃驚,標識形狀各異,色彩斑斕。我們將這些標識貼在教室后的黑板上,配上插圖。標識被選上的孩子特別得意。
b.在彩紙上設計“mydreampark”,畫出自己的夢幻公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公園管理員和游人的對話,檢驗了孩子對介詞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設計和描述俱佳的作品被選出來展示在年級展板上。
但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單詞部分。
教材中出現(xiàn)了大量生詞,每課時的單詞甚至多達二十多個,其中大部分被教材默認為香港孩子已經學過的單詞對于內地的孩子來說確實全新的。在這部分的處理上花費了大量時間,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很困難。為了趕進度,游戲的部分少了,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辛苦,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希望在后續(xù)的教學中能解決這些難題。
【篇二】
如今提倡的英語故事教學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我也試著嘗試了一下。上周二在二年級講了一節(jié)常規(guī)英語課,課后回想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運用EEC教授故事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故事展開,節(jié)省了教師課前備課的時間。本課中我就利用書中Sparky他們來到阿拉伯看到阿拉丁被搶神燈的情節(jié)講授了Where is Tim? Here? No!的句型。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又輕松地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2.課前看圖思考,簡單介紹故事情節(jié)很重要。本課中我讓學生看書中的圖片,運用中英文與學生交流: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他們怎么了? 誰不見了?來把要發(fā)生的故事背景簡單表達清楚,讓學生明白。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知道前因后果,為接下來看學習奠定基礎。
3.充分利用錄音機,發(fā)揮它的作用。英語教學離不開錄音機,尤其是故事教學中,故事背景介紹完了就該進入主題學習了。課堂中我先用錄音機讓學生聽故事,明白故事情節(jié),引出所要學習的句型:Here? No!學生有聽的過程中就能記住,比較簡單的句子,接著又利用聽錄音來重復跟讀,達到會說,會表達的目的。
4.練習環(huán)節(jié)進行復述故事,再次加強句子的操練。在聽完說完故事和句子后,我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簡單的復述,他們來到阿拉伯國家,發(fā)生了什么?誰不見了?用英語怎么表達?Tim在走丟之前說了什么?后來他們又到處找Tim ? 在這兒嗎?怎么說?不!這樣就鞏固了學習的新知。
5.意義操練準備不充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運用與學生認識的機會來說說句子Where is ……?Here? NoYes!但一開始是我自己問Where is ……?其實我對學生不太熟悉,知道的名字很少,這樣就把課堂給斷開了,顯得很突兀。后來在別的班一開始我就讓學生來問,我來答:Here? 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又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因為他們都想知道老師能不能猜對,所以興奮點被調動起來,說起句子來也積極踴躍。
6.由于對時間沒的把握好,做了書中的練習就沒有完成準備好的游戲,應該先玩游戲,再做練習。因為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非常喜歡做游戲,如果完成這個游戲,孩子們對本課所學又能進一步加強印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分配好學習新知和練習,作業(yè)的時間,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篇三】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的句型有兩個“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t.” “Do you have a …?” “Yes, we do./ No, we don’t.”在呈現(xiàn)課文文本之前,我以“Journalist(記者)”的身份和學生提前進行句型呈現(xiàn)和操練。所以,一開始就讓學生猜我的職業(yè)。Journalist 這個生詞,對小學生來說有點高深,怎么呈現(xiàn),怎么用英語給學生講清楚,做實驗時并沒有想清楚,不過上完課,卻有了清楚的想法。課堂上,我對學生說“Let me show you my job.(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內容)”我對著班里的學生“take photos”, 手拿班班通遙控器當“microphone”,對著學生提出一些問題 “ Is that your library?”、“Do you have a music room?”、“Where is it?”學生的答案也從“攝影師”改成了“記者”,終于引導成功了。
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一開始我說自己是“journalist”,可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自己并沒有進入“記者”這個角色中。于是,四年級上課,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每次提問問題,都用“話筒”,請學生回答問題,也會把“話筒”伸向學生跟前。這樣,學生似乎對回答問題更加感興趣了,課堂也比以前活躍多了。請學生扮演“記者”,也不忘讓他們手持“話筒”。
這節(jié)課是對話課,對話課要多讀多演,怎么讀不枯燥,我的答案是模仿錄音讀。在呈現(xiàn)課文文本和錄音時,專門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一句句模仿,同時以手勢提醒他們升降調。集體模仿完之后,是個別模仿,請個別學生模仿一句句的錄音,其他同學來挑戰(zhàn)PK,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興致很高,而且效果不錯。就是通過這樣一遍遍地讀,課本的關鍵句型不知不覺就記住了。我獎勵學生“Clap for yourself.”
課上,總是突發(fā)奇想,很想說點什么,不過有時候英語跟不上,到嘴邊的話不知道怎么說更合適。我也提醒自己,是時候多看點英語動畫而不是美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