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1】
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挽聯上寫著:“張伯岑恩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
張伯岑病故后,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并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2】
朱德給恩師讓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
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3】
毛澤東向恩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恩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恩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4】
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之后,給他的恩師寫了一份信,全文如下:
大猷師尊鑒:
科技界通知,楊振寧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金。至今以后的感覺很多,一方面當然覺得是一種光榮,可另一方面深深感覺自己的常識有限,希望在將來繼續(xù)努力。
現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時您的教導,假如在46年您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榮。
生政道
李政道作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和其合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有很大區(qū)別,是一個道德非常高尚、飲水思源的人。做人一定要飲水思源。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5】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喜歡看少年兒童故事,特別是喜歡聽兒童一團一的故事;教我們珠算課和大字課的恩師,是一個老先生,他總是把一堂課的內容早早講完了,少要剩下十幾分鐘的時間給我們講故事,講的都是兒童一團一小英雄的故事,我們很喜歡聽。恩師姓王,我們很喜歡王恩師給我們上課,每個星期就盼望王恩師給我們上課的日子快到,說實在的,倒不是我們喜歡聽他給我們上課,而是我們喜歡他給我們講故事。
王恩師是我們村里人,也是學校里年齡大的恩師了,那時侯他就快六十了,村里人都稱他王先生,據說我們村里的很多長輩他都教過呢,解放前他就在村子里教私塾,所以很多人都是他的學生,他被村里人稱為王先生也就沒奇怪的了。
王恩師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很有味道呢!當時我們的感覺就是:電臺里有孫敬修爺爺,但我們只能從電臺里聽到他講故事;我們現在有了直接站在我們面前給我們講故事的故事恩師。這是多么幸福啊!我們感覺王恩師講故事并不比電臺里的孫爺爺差,甚至比聽電臺還有意思呢!全班的同學都沉浸在王恩師講的兒童一團一故事當中,故事引人入勝,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王恩師講得真神,兒童一團一小英雄也真神,機智勇敢斗壞人。可是只聽了十幾分鐘,王恩師就說:要想知道下面的事情,且聽下回分解。真是遺憾,下課的時間到了,我們只好再盼望下次王恩師給我們上課了。
不論是珠算課還是大字課,王恩師總是先給我們講課,然后給我們布置一些課題作業(yè),王恩師故事講得好,課也講得好,我們聽得明白,接受也快,這樣給布置什么作業(yè),班上的同學都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誰沒有完成課堂作業(yè),王恩師是必須等每個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才給我們講故事的;由于我們都喜歡聽他講故事,所以也不敢怠慢,趕快完成課堂作業(yè),要不王恩師講故事的時間就會縮短,我們就沒有那么多時間聽故事了。
王恩師講的都是兒童一團一的故事,我也奇怪:王恩師肚子里哪兒有那么多故事呢?張口就來,總是有講不重樣的故事。后來我在學校圖書室看到一本兒童一團一的故事,一看原來王恩師講的故事,都是這上面的。只不過王恩師講得繪聲繪色,自己又發(fā)揮了不少。王恩師站在前面講,不但有表情,還有動作;看樣子王恩師那本兒童一團一故事早已滾瓜爛熟了,消化在自己肚子里了,所以才講得這樣熟練,生動,有趣。
其實我們不僅僅聽了王恩師講故事,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教育,那些兒童一團一小英雄的機智勇敢斗壞人讓我們佩服,我們也總想做那樣的小英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時我們都是這樣想的。
王恩師喜歡講故事,他也一直琢磨怎樣講好故事,自己在講故事的時候又有表演的因素,不呆板,所以才能夠讓我們進入故事之中,把我們迷住了。想起那時侯王恩師給我們上課,給我們講故事,真是一種幸福的享受。
王恩師會講故事在當地也是有名的,退休以后,也就是*中后期,公社廣播站請他每天播講長篇小說,每年中午的大喇叭里都是半個小時的小說時間,老百姓也喜歡聽。記得當時聽過王恩師播講的小說〈閃閃的紅星〉和〈翻騰的群山〉等。
王恩師故去有十年了,活到現在應該有一百歲了,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終是一個樂觀的人,平?偸窍矚g說笑話,為人處世和藹可親,在村子里德高望重,村里人很尊敬他,喜歡他。想起小學的學習生活自然是忘不了王恩師的,一個慈祥智慧的長者,這樣的恩師在自己的一生中并不多,很難得。因為他對我們當時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至今也難以抹去的記憶。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6】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饑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恩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恩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送?鬃佑指吲d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恩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恩師進食!辈涣峡鬃右幌伦诱酒鹕韥恚f:“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干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干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恩師吃呀!后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7】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是世界上著名的女科學家,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恩師,因為居里夫人深深懂得,如果當初沒有恩師細心嚴格的教誨,自己是不可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的。
這一天,歐班恩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歐班恩師簡直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么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恩師寫信呢?歐班恩師連連擺手對郵遞員說:“先生,您一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我不可能收到這位名人的來信!”直到送信的人十分肯定收信人沒錯,她才用不斷顫抖的手拆開了信封。
歐班恩師覺得這件事情真是難以置信啊!她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地淚水不禁涌出了眼眶,原來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恩師深表敬意,告訴恩師,她一直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并且誠懇地邀請恩師能到巴黎作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起寄了過來。歐班恩師讀完了信,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現在她的眼前,歐班恩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里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恩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恩師祝酒。飯后又和恩師緊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恩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
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贊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的接受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式典禮。這天,全世界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國王王后,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有各個領域著名的科學家,還有居里夫人的親朋好友。
開幕式馬上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不顧眾人,忽然從主席臺上快步走下來,捧著鮮花穿過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親吻了她,輕輕推著她的輪椅向主席臺走去;氐脚_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紹,這位老人就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歐班恩師。會場里的人見到這情景,都向這師生倆投來羨慕敬佩的眼光,全體起立熱烈地鼓起掌來。這位八十歲的老人的臉上掛滿了激動幸福的淚水,她的學生成為世界名人之后,對她還是那樣熱愛,那樣尊敬。
【關于感恩恩師的小故事8】
恩師,讓我們無知無識變得學有所長,從無意識地度過人生到有目標的追求;讓我們的人生開始有夢想,讓我們看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不斷努力,不斷追求,讓我們的生命也因為追求夢想而更有意義。
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注定要有許多許多的恩師,有的是你的啟蒙恩師,有的是為你傳道解惑授業(yè)的恩師,甚至是一字之師,一理之師,正是他們,讓我們走出困惑,學會了為人的道理。
對于我們的成長來說,恩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對于我們的成功而言,恩師是我們成長的領路人,他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選擇,幫我們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讓我們終走向成功。
美國一位叫里基·亨利的棒球運動員。他在上高中時就有一個夢想:做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運動員,并且在16歲那年就已經能征服棒球了。當時,他的高中教練奧利·賈維斯對他充滿信心,不僅認真教他棒球技藝,而且還教會了他如何對自己充滿信心。
高中三年級的夏天,里基·亨利的理想動搖了。由于他的家里還有六個兄弟、三個姐妹,有的也正在上學,家庭經濟有些問題。為了幫助家里減輕負擔,他想離開棒球場找一份臨時工作。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準備去打一份零工。對他來說,有了這份工作,他不僅可以買一輛自行車,也可以添置一些新衣服,還可以存一筆錢補貼家用。想著這份工作誘人的前景,他想立即接受這個難得的機會。
但是,當他鼓足勇氣把這個想法告訴給奧利·賈維斯教練時,奧利·賈維斯教練非常生氣。奧利·賈維斯教練注視著里基·亨利厲聲說道:“你將有一生的時間來工作,但你能夠參加比賽的日子卻能有幾天?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費不起!”
他低下頭,絞盡腦汁地想辦法,看如何向教練解釋自己想有錢,并給媽媽買房子的打算,但不知道怎樣面對教練失望的眼神。
“你想要去干的這份工作能掙多少錢?”
“一小時3。25美元!彼桓姨痤^來,小聲答道。
“?難道一個夢想的價格就只值一小時3。25美元嗎?”
隨后,奧利·賈維斯教練極其耐心地幫里基·亨利分析了打零工和棒球訓練的前景,向里基·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與樹立長遠目標之間的巨大不同。后,里基·亨利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之中。
在那一年,里基·亨利被美國西南部匹茲堡市的派爾吉特棒球隊選中,并且簽定了2萬美元的協(xié)議。此外,里基·亨利還獲得了亞利桑那大學的橄欖球獎學金,獲得了大學教育。再之后,里基·亨利在兩次民眾選舉中當選為“全美橄欖球后衛(wèi)”,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隊員第一輪選拔賽中名列第七。1984年,里基·亨利與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的野馬隊簽定170萬美元的協(xié)議,終于圓了為媽媽買一所房子的夢想。
不妨設想一下,假如里基·亨利當初沒有聽從教練的勸告,未能接受恩師的教導,放棄棒球訓練而去打零工,他的命運將會怎樣?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夢想嗎?答案很肯定!
人生道路上的岔路太多太多,只是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像亨利那樣面對面地享受恩師的指點,但我們所有的選擇無不包含著恩師的辛勤勞動。是恩師教會了我們選擇的知識,幫我們學會了分析利弊的能力,終將生命之船劃向成功之岸。
很多人習慣于把孩子比做花朵,把恩師比做園丁。的確,花兒的綻放需要園丁辛勤的栽培和精心的呵護。為了鮮艷的花朵,他們日夜勞作,他們施肥,他們澆水,讓陽光撒滿每一個花朵,讓雨露滋潤每一葉花瓣。為了花朵免遭暴風驟雨,他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貴州省的大山深處,有一所很小的小學。學生們上學都必須要經過學校下游的一座小橋。這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小橋。一位年輕的恩師,為了護送學生過橋,在這里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連續(xù)下了兩天兩夜的大雨讓河水暴漲,水漫過了小橋。為了安全,村里人用繩子系在河的兩岸,讓過橋的人順著繩子通過石橋。放學的路上,一位姓田的恩師擔負起護送孩子們回家的任務。田恩師幫助大部分同學平安地過了小橋,就在護送后一批學生過橋時,危險發(fā)生了:一聲驚雷讓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同學忽然放開了棕繩,一個趔趄之后,這位女同學掉入洪水中被沖走。田恩師緊急安撫好橋上的同學之后,毅然躍入河水,經過幾次拼命的搶救,女孩得救了,但筋疲力盡的田恩師卻被洪水卷走。兩天之后,人們在小河下游十幾里處打撈出了她的尸體。
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抗起了恩師的責任,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學生的生命。她是這位同學的恩師,也是我們大家的恩師!
作為一名恩師,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們都能夠努力地學習,長大成材,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很多老恩師在提到自已有所成就的學生們時,總是津津樂道,那種喜悅和滿足感,絕對勝過對自己子女有所成就時的興奮;很多恩師把自已無法實現的理想和愿望嫁接給一批批學生,讓他們了卻了自已的遺憾;很多恩師把畢生心血獻給了學生,卻忘了自已的子女,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捍衛(wèi)了天底下神圣的職業(yè)!
有一位叫馬付才的同學,他因為一場意外的車禍而留下了殘疾,走路老是一瘸一拐的。慢慢地,他開始在心里自卑起來。由于怕同學們笑話,他從此不再上體育課。但后來的一位姓楊的恩師讓他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體育課上,楊恩師聽了他一貫的理由之后,一字一頓地說:“你和我們一起做廣播體操總可以吧?”看著恩師征求的眼光,這位同學終于點點頭,同意了?删驮谝惶讖V播體操之后,恩師又安排了跳高訓練。同學們一個一個都跳了過去,馬付才的名字被叫響了。面對第二次喊叫,他氣憤地說;“不行!你明知道我這個樣子,為什么還要讓我跳呢?我跳不了!”
“你看看這高度!你一定能跳過去的!為什么老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殘疾人、窩囊廢呢!”楊恩師激勵著他。
楊恩師話音剛落,馬付才瘋了一般的向跳桿沖去,并順利地跳過了跳桿。之后,在楊恩師的特意安排下,這位同學又地跳過了跳桿。
下課后,楊恩師親切地拍著馬付才同學的肩膀告訴他,第二次之后,跳桿的高度被恩師有意抬高了,但他還是跳了過去。恩師意味深長地說:“以后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給自己設限,而且要把跳桿不斷往上抬!”
這次事件之后,馬付才完全恢復了自信。他走出了自卑自憐的陰影,他不再逃避。他和同學們一起出早操,一起跑步,并在體育課上主動將跳桿的高度次往上抬,他都次地成功超越。
更可喜的是,由于不斷的鍛煉,馬付才同學的病情有了好轉。他心理和身體的疾病都得到了改善,終順利地考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yè)后,馬付才走上了社會,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每每在事業(yè)上徘徊不前的時候,就想起恩師的那句話。那句話一直激勵他前進。
如果沒有楊恩師的教誨,馬付才的人生將不可想象!遇上這么好的恩師,他的人生命運將會因此而改變。
我們常說,恩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錯,人生路中上有恩師的教導,就不會迷失方向,一路之上有恩師的關注,才會更加自信,勇敢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