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
一、單項選擇題1.“只要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闭f明教育具有()
A.歷史性B.繼承性
C.永恒性D.相對獨立性
2.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訪問、考察,如讓學生參觀博物館,觀看前人創(chuàng)造的金銀玉飾、碑刻書畫,這對理解中國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種教學形式是()
A.實物直觀B.模象直觀
C.言語直觀D.意念直觀
3.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為()
A.教師負責制B.校務委員會負責制
C.家長委員會負責制D.校長負責制
4.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A.思想教育B.教學
C.綜合實踐活動D.團隊活動
5.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
A.備課B.上課
C.課后輔導D.練習
6.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屬于()
A.企業(yè)法人B.機關法人
C.社會團體法人D.事業(yè)單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對于中等難度的任務來說,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是()
A.正相關B.負相關
C.倒U關系D.無關系
8.“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學生,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學生”這種做法所堅守的德育原則是()
A.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B.尊重、熱愛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D.道德教育和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9.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了個體的()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10.國家用于全面調整各級各類教育關系、規(guī)范我國教育工作行為的基本法律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1.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活動稱為()
A.教育B.教學
C.教授D.學習
12.依據我國相關法律,下列有可能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長B.某市市長
C.某市公安局D.某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
13.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叫()
A.心理教育B.心理評估
C.心理測驗D.心理輔導
14.當人們在觀察某個人時,某一品質在觀察者看來是極為突出的,從而對這種突出的品質有了清晰明顯的知覺并掩蓋了對其余品質的知覺。這種現象稱為()。
A.投射效應B.暈輪效應
C.皮格瑪利翁效應D.首因效應
15.小學生在英語課上學習“書”的英語單詞“book”。按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這里的學習屬于()。
A.表征學習B.概念學習
C.命題學習D.發(fā)現學習
16.下列情境中代表內在動機的情境是()。
A.語文課上小李做數學作業(yè)B.王老師對張華的單詞測驗成績表示滿意
C.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宣布三好學生名單D.陳英每天獨自讀幾小時文學名著
17.科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判斷的前習俗水平包括的兩個階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權威定向水平
B.權威和維護社會秩序定向水平、原則定向水平
C.原則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懲罰和服從定向、工具性的享樂主義定向
18.學生的說謊、偷竊和欺騙等屬于()。
A.情緒沖動B.性格障礙
C.情緒適應困難D.行為障礙
19.在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中,他認為智力由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那么認識環(huán)境的能力屬于()。
A.自知智力B.空間智力
C.邏輯數學智力D.身體運動智力
20.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一節(jié)自習課上,她遇到一道數學計算試題,半節(jié)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而且總覺得在說自己,非常難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
A.焦慮癥B.恐懼癥C.強迫癥D.抑郁癥
二、多項選擇題
1.成敗歸因理論認為屬于穩(wěn)定歸因的因素有()
A.努力B.運氣
C.任務難度D.能力
E.外界環(huán)境
2.我國法律規(guī)定,中學生的身份是()
A.國家公民B.國家和社會未成年公民
C.國家和社會的成年公民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3.社會主義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有利于()
A.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B進一步改善師生關系
C.對各種關系的全面調節(jié)D.全面育人
E.教授知識
4.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E.道德力量
5.我國中小學課程具體表現為()
A.課堂教學B.課程計劃
C.教學目標D.課程標準
E.教科書
三、填空題
1.德育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_______三種形式。
2._______是賈德通過“水下打靶”實驗總結出來的遷移理論。
3.在課程評價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重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_______、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4.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_______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
5.《教師法》明確規(guī)定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務制度和教師_______制度,從而奠定了教師任用與管理的新機制,構成了教師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6.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采用_______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7.教師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個人的了解和對學生_______的了解兩個方面。
8.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無正當理由未按照《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_______,責令限期改正。
9.環(huán)境是圍繞在個體周圍并對個體自發(fā)地發(fā)生影響的_______。
10.教師主要通過_______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篇二
一、單項選擇題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的科學。
A.心理現象及其規(guī)律B.心理過程
C.認識過程D.心理特征
2.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
A.布置作業(yè)B.檢查作業(yè)
C.課外輔導D.課后練習
3.《未成年人保護法》所稱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滿()的公民。
A.十六周歲B.十七周歲
C.十八周歲D.十九周歲
4.教學實踐中的“雙基”是指()。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C.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5.“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苯處熃洺S眠@首詩鼓勵學生珍惜時光,努力學習。這種行為屬于意志品質的()。
A.自覺性B.果斷性
C.堅持性D.自制性
6.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師采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A.有意注意B.無意注意
C.興趣D.知覺
7.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是在()。
A.原始社會B.資本主義社會初期
C.奴隸社會初期D.現代社會
8.學校教育中基本的活動是()。
A.德育B.班級活動
C.教研活動D.教學
9.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確立教育目的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D.選擇教學方法
10.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針對性B.邏輯性
C.知識性D.創(chuàng)造性
11.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與行的矛盾
B.外界多種良莠摻雜的教育影響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
D.學生的上進心與性情之間的矛盾
12.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一般只保持()秒鐘。
A.1~2B.20~40
C.60~70D.70~80
13.縣級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qū)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A.學習和培訓B.溝通和合作
C.培訓和流動D.交流和互訪
14.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認知發(fā)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做到這種程度?()
A.感知運動階段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D.形式運算階段
15.狹義的教育制度是指()
A.國民教育制度B.社會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學校教育制度
16.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
A.循序漸進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D.防微杜漸
17.某學生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喜歡交朋友,愛好廣泛,穩(wěn)定性差,缺少毅力,見異思遷。他的氣質類型屬于()
A.多血質B.膽汁質
C.粘液質D.抑郁質
18.教材包括()
A.教科書B.CAI軟件
C.教學參考書D.以上三者皆是
19.為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學校應當()
A.讓司法機關代勞
B.讓居委會、村委會直接負責
C.讓政府部門開展
D.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兼職的教師
20.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A.否認B.文飾
C.投射D.幻想
二、多項選擇題
1.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歷的第二階段是()。
A.依從
B.接受
C.認同
D.內化
2.與學習直接相關的動機是()。
A.內部學習動機
B.外部學習動機
C.認知內驅力
D.自我提高內驅力
E.附屬內驅力。
3.學習動機是由哪些方面構成的()。
A.學習需要
B.誘因
C.家長贊許
D.教師認
4.學習策略由()策略構成。
A.認知策略
B.計劃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5.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有()。
A.不平衡性
B.差異性
C.定向性和順序性
D.連續(xù)性和階段性
三、判斷題
1.讓學生掌握知識才是自主學習的本意。()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彼此獨立的。()
3.過度學習量越多越好。()
4.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的教學經驗是課程資源,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師生間的交流啟發(fā),乃至學生在課堂出現的錯誤也是有效的課程資源。()
5.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法是談話法。()
6.1995年3月1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法律。()
7.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做好家長工作。()
8.孔子主張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體現了循序漸進這條教學原則。()
9.教師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學效果越好。()
10.課堂教學環(huán)境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堂物理環(huán)境和課堂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