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
1.體現(xiàn)“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學習理論派別是()。
A.社會學習理論B.操作條件反射理論C.認知學習理論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2.義務教育實行()領導,()統(tǒng)籌規(guī)劃實施,()為主管理的體制。
A.國務院;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B.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
D.國務院;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3.根據(jù)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教師團結協(xié)作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
A.謙虛謹慎、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chuàng)文明校風
B.樹立優(yōu)良學風,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學習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研究水平
C.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D.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使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fā)展。
4.依照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是(),它具有強制性。
A.創(chuàng)新教育B.素質教育C.義務教育D.家庭教育
5.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國家公務員的平均水平。
A.相當于B.不低于C.略高于D.不低于或高于
6.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德育可以有多種開端,但按一般教育順序,開端于(A)
A.知
B.情
C.意
D.行
7.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倡導的教育起源理論被稱為教育的(B)
A.心理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意識起源論
D.需要起源論
8.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C)
A.上層建筑
B.科學技術
C.政治經濟制度
D.社會生產力
9.“出污泥而不染”,這句話反映出人接受環(huán)境影響具有(C)
A.獨立性
B.主動性
C.能動性
D.被動性
10.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經常性工作是(A)
A.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C.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D.指導學生課余生活
11.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內容是(B)
A.教育知識
B.學科專業(yè)知識
C.廣博的文化知識
D.政治理論知識
12.研究德育過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D)
A.目標
B.內容
C.方法
D.規(guī)律
13.在近代教育,認為教學主要應訓練學生思維而輕視傳授知識的理論被稱為是(C)
A.現(xiàn)代教育理論
B.傳統(tǒng)教育理論
C.形式教育理論
D.實質教育理論
14.學會寫“木”、“石”、“口”,有助于學習寫“森”、“磊”、“品”,這是一種()。
A.順向遷移B.水平遷移C.一般遷移D.具體遷移
15.從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好途徑是()。
A.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訓練B.進行反省認知州練C.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D.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訓練
二、判斷題
1.生產力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及受教育權。()
2.CIPP評價模式包括四個步驟,背景評析,輸入評析,過程評析,成果評析。()
3.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4.學校實現(xiàn)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各種教學活動。()
5.當一個人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受挫時,可以用另一種目標代替或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
6.所謂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過程中,實際學習次數(shù)要適當超過剛好能夠回憶起來的次數(shù)。所以說,過度學習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時間也越長。()
7.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是漢語言文字,任何學校都只能使用漢語言文字進行教學。()
8.對教師的處分決定應當書面通知教師本人并載明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jù)、期限及救濟途徑等內容。()
9.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指教師個體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的過程。()
10.知識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簡答題
1.我國普通學校應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則?
2.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題
1.【案例分析題】小學生曉峰在操場上體育課,練習打排球,體育教師給學生講解墊球技術要點后,特別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因為操場地面凹凸不平,曉峰搶球時不慎摔倒在地,頭撞到了地面凸起的地方,造成頭部流血和小腿骨折。體育教師馬上把他送到醫(yī)院。曉峰住院治療共花醫(yī)療費、護理費5000元。
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分析在這個事件中承擔責任的主體是誰?為什么?
2.材料一:考試過后,考卷發(fā)下來,小康考得不理想。老師讓他分析原因時,他這樣說:“因為我這段時間學習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這次會有麻煩。不過我可不想這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小方說:“我
就不是學這個的料,我已經很努力了,可就是學不好,以后也不想在這門課上下工夫了。”
材料二:小容參加了英語口語班的學習,在初的摸底考試中,老師說他的口語棒極了,很有學語言的天賦。從此以后,小容在班上說英語的次數(shù)有了極大的增加。
綜合上述材料,請用韋納的歸因理論來分析說明以上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