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中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19-01-24 13:0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教育# #初中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jié)#】學習初中化學, “記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化學知識比較繁雜、零散 ,初學化學的同學 ,會感到難記易忘,因此 ,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其實,采用了好的記憶方法,記住知識點是比較簡單的。以下內(nèi)容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準備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zhì)的變。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zhì)的變化。

  3.物理性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如:顏色、狀態(tài)、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

  5.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蒸發(fā)皿、燃燒匙。

 。2)測容器--量筒(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3)稱量器--托盤天平(左物右碼)。

  (4)加熱器皿--酒精燈。

  (5)分離物質(zhì)及加液的儀器--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第二單元:空氣

  1.組成: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它氣體與雜質(zhì)0.03%。

  2.空氣中氧氣的測定原理:壓強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chǎn)物是固體,紅磷。

  (2)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3)現(xiàn)象:放熱,有大量白煙產(chǎn)生,打開彈簧夾后,廣口瓶內(nèi)液面上升約1/5體積。

  (4)結(jié)論: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鎂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鎂會與N2、CO2反應(yīng)。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產(chǎn)物是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

  3.氧氣的性質(zhì)和制備

  (1)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鐵在氧氣中燃燒燒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氣。

  (2)氧氣的制備:

  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

  a.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根據(jù)反應(yīng)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yīng)條件)

  收集裝置:根據(jù)氣體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查—裝—定—點—收—離—熄。

  c.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yīng)中能改變其他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yīng)速率,而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反應(yīng)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zhì)。(一變兩不變)。

  4.常見氣體的用途:

  (1)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yī)療急救)。

  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2)氮氣: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3)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fā)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shù)。

  5.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第三單元: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最小的微粒,化學變化中可分。

  (2)三個基本性質(zhì)(一小二動三間隔)

  影響因素(溫度、壓強)。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學變化中不可分。(2)三個基本性質(zhì)(一小二動三間隔)。

 。3)構(gòu)成:原子核(質(zhì)子〔+〕、中子)和核外電子〔-〕。

  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相對原子質(zhì)量≈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

  3.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質(zhì)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

 。3)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密切相關(guān)。

  注: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其化學性質(zhì)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

  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其化學性質(zhì)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5.化合價和化學式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shù)字的含義

  Fe2+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3Fe2+:3個亞鐵離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單質(zhì)中元素化合價為零。

 。2)化學式

 、賹懛:

  a.單質(zhì):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shù)固態(tài)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gòu)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化學式Fe的意義:3點。

 、塾嬎悖

  a.計算相對分子質(zhì)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和。

  b.計算物質(zhì)組成元素的質(zhì)量比: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

  c.計算物質(zhì)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組成

  測定方法和原理(電解水)

  結(jié)論: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H2(負極)與O2(正極)的體積比為2:1,質(zhì)量比為1:8。

 。2)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和凈化原理

  沉淀——過濾——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異味)。

  區(qū)分硬、軟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兩種軟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實驗室)蒸餾。

  2.物質(zhì)分類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zhì)都保持原來的性質(zhì)。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

  單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1.質(zhì)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應(yīng)物和生成物前后質(zhì)量不變)。

 。2)原因(三不變-原子種類、數(shù)目、質(zhì)量反應(yīng)前后不變)。

 。3)化學方程式有關(guān)計算。

  說明:

 、儋|(zhì)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②不參加反應(yīng)的物質(zhì)質(zhì)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zhì)質(zhì)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zhì)是否參加反應(yīng)或物質(zhì)(如氣體)有無遺漏。

  2.基本反應(yīng)類型

  ①化合反應(yīng):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yīng)。

 、诜纸夥磻(yīng):由一種反應(yīng)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yīng)。

  ③置換反應(yīng):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反應(yīng),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yīng)。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幾種單質(zhì)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zhì),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干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gòu)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zhì)構(gòu)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單質(zhì)碳的化學性質(zhì):

  單質(zhì)碳的物理性質(zhì)各異,而各種單質(zhì)碳的化學性質(zhì)卻相同!

 。1)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

  C+O2點燃CO2

  不完全燃燒(氧氣不充足),生成CO:

  2C+O2點燃2CO

 。3)還原性:C+2CuO高溫2Cu+CO2↑

 。ㄖ脫Q反應(yīng))應(yīng)用:冶金工業(yè)

  現(xiàn)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2Fe2O3+3C高溫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yīng):

  CaCO3+2HCl==CaCl2+H2O+CO2↑

  2)選用固液不加熱裝置

  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4)驗證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已集滿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法:

  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yīng)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干冰

  (2)化學性質(zhì):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yīng)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H2O+CO2↑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yīng):

  C+CO2高溫2CO(吸熱反應(yīng))

 。3)用途:滅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zhì),又利用其化學性質(zhì)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2)有毒:吸進肺里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

 。3)化學性質(zhì):(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1)可燃性:2CO+O2點燃2C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H2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fā)出藍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fā)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chǎn)物(不可根據(jù)火焰顏色)

  2)還原性:CO+CuO△Cu+CO2應(yīng)用:冶金工業(yè)

  現(xiàn)象: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Fe2O3+3CO高溫2Fe+3CO2

 。ìF(xiàn)象:紅棕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石灰水變渾濁。)

  除雜: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氫氧化鈉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燒(不可加鹽酸)

  CaCO3高溫CaO+CO2↑

  注意:檢驗CaO是否含CaCO3加鹽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檢驗:先加鹽酸,然后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單元:燃料及應(yīng)用

  1.燃燒和滅火

 。1)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b.氧氣(或空氣)c.溫度達到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燒條件的任意一個即可)

  a.消除可燃物b.隔絕氧氣(或空氣)

  c.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3)影響燃燒現(xiàn)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zhì)、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

  a.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b.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4)化學反應(yīng)中的能量變化CaO+H2O=Ca(OH)2放熱反應(yīng)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學式:CH4(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有機物)

  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zhì):可燃性

  CH4+2O2點燃CO2+2H2O(藍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

  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

  化學性質(zhì):可燃性

  C2H5OH+3O2點燃2CO2+3H2O

  優(yōu)點:

  a.減少環(huán)境污染

  b.節(jié)約化石燃料

  c.促進農(nóng)業(yè)發(fā)展

 。3)新能源:氫能源(最清潔的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

  1.物理性質(zhì)

 。1)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

  a.常溫下一般為固態(tài)(汞為液態(tài)),有金屬光澤。

  b.大多數(shù)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c.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zhì).

  鐵合金——生鐵和鋼:主要成份都是鐵,但含碳量不同

  鈦合金:熔點高、密度、機械性能好、耐腐蝕性強、“相溶性”等

  2.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1)大多數(shù)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yīng)

 。2)金屬+酸→鹽+H2↑

 。3)金屬+鹽→另一金屬+另一鹽

 。l件:“前換后,鹽可溶”)

  Fe+CuSO4==Cu+FeSO4(“濕法冶金”原理)

  3.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

 。ǎ保┙饘俚奈恢迷娇壳,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ǎ玻┪挥跉淝暗慕饘倌苤脫Q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

 。ǎ常┪挥谇懊娴慕饘倌馨盐挥诤竺娴慕饘購乃鼈兊柠}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

  4.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鐵的冶煉

  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yīng)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

  3CO+Fe2O3高溫2Fe+3CO2

  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常見的鐵礦石: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

 。2)鐵的銹蝕

  a.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ㄣ~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

  b.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

  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

 、诒砻嫱勘Wo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等

 、壑瞥刹讳P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