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為本,整體復習
課本是復習的階梯,學習須有“本”可依。復習時以課本為主線,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使所學過的知識由零散過渡到完整,構架起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訓練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課本為主線進行整體復習,并非簡單地重復已學過的知識,而是對學過知識進行系統(tǒng)梳理,對某些知識點要進行歸納與對比。立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重在理解;镜母拍、規(guī)律、技能、方法是學習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向前發(fā)展。
二、制定看書計劃、繪出知識結構網絡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歸納過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問題,找出內在聯(lián)系。然后根據知識結構網絡圖去發(fā)散、聯(lián)想基礎知識點和每個知識點的基礎題,首先學會自我檢測。緊緊抓住重點和難點,努力感悟和突破。
三、看錯題集,溫故而知新
將日常練習、考試中遇到的錯題、典型題分門別類地收集在一起。期末復習中,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時間重新去溫習,這樣做,會比做幾道題有更大的收獲。溫習錯題集,除復習語言知識點外,還要重視某些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錯題集的作用。
四、分析具體得分情況,分配好得分精力
分析自己平時得分的分布情況,也就是說選擇題、填充題、解答題前3題與解答題后幾題、實驗題、作文、聽力等得分進行分析,針對自己的情況做好得分的精力分配。比如:平時選擇題得分較高,解答題前3題得分較高,那么,復習時重點應放在填充與解答題后面的幾題上。這樣將精力放在硬骨頭上,不要精力平均使。
五、解題的基本方法與手段要熟練掌握
比如該畫圖的就得畫圖,該演算的就得演算,該寫公式的就寫公式等,遵守考試的一些常識。比如規(guī)范,在答題時,要堅決做到審題規(guī)范、解題規(guī)范、步驟規(guī)范、書寫規(guī)范。比如檢查,做完試卷,歇口氣,檢查一至兩遍。再比如答題順序,遇到難題,先放一放,不要去鉆牛角尖,考場上,對一道難題花太多時間是不值得的。相反,對基礎題和基礎分,一定要想辦法把它拿下來。
六、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是成績的保證
穩(wěn)定是正常地發(fā)揮出你的水平,是向前發(fā)展的穩(wěn)定,正常的情況下人是循序發(fā)展的。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荚嚽耙{節(jié)自己的情緒,不要緊張,不要把考試的得失情緒帶進考場。心態(tài)平穩(wěn),勞逸結合,張馳有致。
七、答題時,書寫要規(guī)范,卷面要整潔
答題時,字跡要清楚,不要潦草。做解答題、證明題、計算題時盡量做到每行只有一個式子或者一個推理句式,不要一句話連著一句話,只到結束,那樣老師看不清,尤其對于哪些按步給分的題會影響自己的得分。
克服三種不良習慣向成功更進一步
1、做難題
有些家長覺得復習就是做題,難度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做難題至少有三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是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消極的心里暗示,自己嚇唬自己;二是會打亂孩子的思路。知識是成體系的,理解了才能運用。三是會耗費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2、疲勞戰(zhàn)
有些家長讓孩子在復習時拼命抓緊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甚至挑燈夜戰(zhàn),這很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身心疲勞,還會使孩子思維不清晰。
3、看弱點
有些孩子平時覺得自己還可以,但到考前幾天,開始大量發(fā)現自己的弱點:這些單詞怎么沒印象,這個題還不會做……于是便重新開始復習,一旦考試必然大腦亂作一團,原來會的知識也記不起來了。所以,在考前無論發(fā)現了什么弱點,都不要過多地去想,要有一個平常心:現在是復習已掌握的知識的時候,而不是再學習新知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