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2.理解詩詞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領悟詞人在詞中表達的感情。
3.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詩詞。
4.激發(fā)對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意,使學生感受詞人在詞中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準備:
查找作者的資料和與詩詞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資料。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字詞
二、了解詞人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杰出的愛國主義詞人。藝術(shù)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代表作品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三、解釋重點詞語
1.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清江:這里指贛江。
2.行人:被金兵騷擾流離失所的人。
3.長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這兩句說:抬頭向西北遠望,想看到故都汴。
4.行人:被金兵騷擾流離失所的人。
5.長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這兩句說:抬頭向西北遠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萬山嶺擋住了。
6.愁:我正發(fā)愁。
四、通過字詞理解句子含義
郁孤臺的下面有條清江水,江中注入多少遠行人
的眼淚?放眼朝西北望就是長安,多么可愛的無成誦。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詩詞。
2.收集古詩詞中的名句,積累、背誦。
板書設計:
菩薩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結(jié)合資料,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詞人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學準備
★了解辛棄疾生平,并拓展閱讀他的愛國詩詞作品。
★結(jié)合資料,大致了解本首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解題并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整體把握詞的情感基調(diào)。
二、檢查預習,指導讀流利
采用抓尾巴游戲、男女比賽讀。
三、默讀,用詞中的一個字來形容作者的心境
“愁”(板書)
四、指導學習詞的上闕和下闋
抓住重點詞理解,讓學生展開想象。如:郁孤臺行人淚望
可憐遮不住畢竟愁余鷓鴣
這首詞表達的是詞人的愛國情懷,朗讀的過程中要以理解詞句為基礎,了解詞人此時胸中那種悲涼、悲憤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試著通過感情朗讀來表現(xiàn)這種感情。
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千古名句,學習課文時可以從這個句子入手,引發(fā)對全詞意境的感悟。
2、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shù)手法,表達了深沉的愛國情思,堪稱詞中的瑰寶。
上闋頭句“郁孤臺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于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zhì),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臺三字劈面便呈現(xiàn)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臺。詞人調(diào)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進而寫出臺下之清江水!度f安縣志》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余里外之郁孤臺,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而造口,詞境之核心。接著又縱筆寫出:“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詞人身臨隆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shù)傷心淚呵。由此想來,便覺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無疑此一江行人的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遍L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東北望。詞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甫獨立夔州仰望長安。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然而,可惜有無數(shù)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臺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下闋頭兩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寫眼前的景色。贛江原是北流,詞人為抒發(fā)胸懷,不受拘泥,在這里言東流。無數(shù)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此處若言有寄托,則難以指實。若言無寄托,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反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比喻,則東流去的江水也有所喻,當喻祖國一方。無數(shù)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指敵人。在詞人潛在的意識中,當并指投降派!皷|流去”三字尤可體味。故以江水東流喻正義所向。然而時局并不樂觀,詞人的心情也很不輕松!敖碚钣,山深聞鷓鴣!痹~情詞境又作一大頓挫。江晚山深,此一蒼茫暮色又具封閉式意味,無異為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合上闋開頭的郁孤臺意象。正愁余,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實為詞人的肺腑之言。楚騷哀怨要眇之色調(diào),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圍。更哪堪聞亂山深處鷓鴣聲聲:“行不得也哥哥!薄肚萁(jīng)》張華注:“鷓鴣飛必南向,其志懷南,不徂北也!卑拙右住渡晋p鴣》則云:“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柄p鴣聲聲,大概是呼喚詞人莫忘南歸的懷抱,也許會勾起他的志業(yè)未就的忠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哀號吧?結(jié)尾兩句寫朝廷一味妥協(xié),久未光復中原,作者心中滿懷愁苦,表現(xiàn)得極其悲涼。
五、配樂范讀,學生想象,換角色感悟
六、配樂練讀
七、展示讀
八、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