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詩歌,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把握朗讀時的節(jié)奏、韻律、聲調(diào)和重音。在讀時用心揣摩每一首詩的內(nèi)容和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導學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其義。
愴()涕()
2、朗讀指導。
a、出聲朗讀,讀準字音。
b、細讀,校準節(jié)奏。
c、精讀,悟出重音。
d、品讀,讀出聲調(diào)。
e、誦讀,定準基調(diào)。
3、作者及寫作背景。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俠浪漫的性格。少年時代曾閉門讀書,遍覽經(jīng)史百家,樹立了遠大的政治抱負。24歲舉進士,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轉右拾遺。他曾在26歲、36歲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軍事問題提出過一些有遠見的建議。38歲后解職回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他的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diào)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
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犯邊,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軍出征,陳子昂隨軍參謀第二次來到邊塞。武攸宜親貴出身,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反遭貶斥,降為軍曹,因而抑郁不得志。薊丘是春秋時燕的舊都,燕昭王姬平曾在這里修碣石宮,筑黃金臺,卑身厚幣以招天下賢豪之士,樂毅、鄒衍、劇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敗齊國,稱雄一時。
二、課堂學習研討
1、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
2、讀完這首詩,你有何感受?
三、當堂檢測、評估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古人”與“來者”應該是哪一類人?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給詩句劃分停頓。
a、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一下作者“獨愴然而涕下”的原因?
四、課后拓展延伸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bi)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chú)。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胸懷大志,博覽群書;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屢受排擠,報國無門;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獨上高樓,難尋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心中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領略中華古詩的魅力。大家知道詩人是誰嗎
2、指名回答。對,就是陳子昂,大家通過預習,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師這里也有一份陣子昂的資料,請個同學讀一讀。
3、這樣一位才子,這樣一位胸懷大志的詩人寫下的詩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登幽州臺歌》
二、初步感知
1、板書課題(提醒學生認真看師書寫課題,注意字的筆順筆畫,“幽”字中間一豎要寫長些),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幽州臺在哪兒?(登上幽州臺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心曠神怡、豪氣、空曠、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讀課題吧)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詩吧。
4、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
。2)讀完后鄰座互讀,互相正音。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jié)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jié)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三、深入理解
。ì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里行間中都隱藏著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詩我們還要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份資料,請大家用我們剛學到的默讀的方法讀讀吧。)
1、學生自讀
出示學習要求:(1)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
。2)你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并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體會
師:詩人登上幽州臺,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我們一起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A設: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嘆、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yè)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zhì)感、“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tài)和悲憤)
3、升華朗讀
。ㄉn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替詩人把感情宣泄出來,(師配樂朗讀)
4、練習背誦
有沒有誰能像老師這樣抒發(fā)一下感情的?
四、總結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默寫古詩。
師:是的,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臺,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五、拓展
1、課外讀讀陳子昂的詩作。
2、試著改寫這首詩,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寫。
板書設計
登幽州臺歌
前后
。拍鄲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