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總是喜歡抱怨,抱怨事事都不如別人,抱怨為什么別人有的我卻沒有,陽光心態(tài)告訴我們,如果你抱怨不好,那是你不知道還有更壞。聽到這么一句話,當你安慰別人的時候,說什么都不如說一句其實我比你更慘來的有用。吳維庫老師教我們向下比較。當發(fā)現(xiàn)別人比自己差得時候,雖然自己有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但是同更“倒霉”的人相比,自己還是幸運的?鞓返恼胬肀闶:向下比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活在當下,知足常樂。塑造陽光心態(tài),我們所擁有的只是現(xiàn)在。以前總是常常羨慕別人。羨慕他們升遷、調動,現(xiàn)在想來,其實真的沒必要羨慕別人,十三億個人有十三億種活法,活在別人的陰影下,那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假如你什么都沒有,你還有關心疼愛你的父母,還有你的家人。吳維庫老師說,珍惜今日,今天就是特別的日子,不要期盼特別的日子,不要把好東西留給別的特別的日子。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真心關愛你值得關心的每一個人,生活的真諦就是: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學會感恩。很多年前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里,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孩子,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照亮你回家的路”!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學會感恩,不是一定有人幫助過你才能感恩,感恩是對身邊所有的人和事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看世界四海皆兄弟,欣賞觀天下萬物皆美好,F(xiàn)在盛行的一詞“幸福指數(shù)”,你的幸福指數(shù)高嗎?它與財富和權力完全沒有關系,幸福指數(shù)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幸福是一種感受,如果我們沒有學會感恩,你會忽視別人對你的付出,你獲取的幸福就會很少。如果你覺得有人傷害你,那就感恩他磨練了你的意志;如果你覺得有人欺騙了你,那就感恩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恩的心來源于陽光心態(tài)。
生命在于過程。常常會覺得,自己經(jīng)過了許多努力依然沒有取得自己理想的成果,那就完全失敗了嗎?吳老師告訴我,也許結果是失敗了,可是你擁有的過程與成功者所差無幾。失敗了并不是意味著什么都沒有得到,其實你可能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人說,我只在乎結果,過程不重要。那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早晚是要死亡的,既然有了結果,為什么還要每天奔波呢?生命在于過程,過程在于心態(tài)。生命的質量取決于每天的心境,學會享受過程,精彩每一天。
幸福是一種感覺。越來越發(fā)現(xiàn),生活每天都在反復,周而復始。每天的安排都一樣,有時真不得不厭倦了這種枯燥沒有亮點生活。既然生活不能改變,倒不如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為小事而高興。為小事而高興,就會有更大的高興的事情出現(xiàn)。每天上班做同樣的工作使自己變成了麻木的一個機器,換一個角度來看看,也許你會看到忙碌的路人而慶幸自己不必去奔波。幸福,其實很簡單。
讀陽光心態(tài),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對待任何事。開開心心的去生活、工作,何樂而不為呢?最后還是套用吳維庫老師的那句話“是好是壞,現(xiàn)在還不知道呢”。
【篇二】
人生短暫,但是生活總是豐富多彩的,想想本人學習工作的經(jīng)歷,的確是在酸甜苦辣的日子中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了這了這幾十個春秋,然而當想起過去的歲月;就不免感慨萬分了,在看了陽光心態(tài)這本書以后,心里就踏實了許多了。
是啊,大千社會,人之不同,在于心態(tài)不同,心態(tài)不同,則角色不同,角色不同,即人生這出戲就有了不同,F(xiàn)在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態(tài)度由心而生,他是人為的,一旦事物是人可以改變的,那么高低、大小、真假、即有了不同,人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在這本書中說到:知足、感恩、樂觀開朗這樣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它能讓人心境良好,人際關系正常,適應環(huán)境,力所能及改變環(huán)境,人格健康。具備陽光心態(tài)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親和,講和諧,不僅要力求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注重人的內心和諧。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huán)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一定事事順心、
經(jīng)濟條件不寬裕、長期加班加點的工作、身體欠佳、期望落空、好心未得好報、工作最辛苦卻不一定得到領導的認可、升職的機會總是沒有自己、受冤枉挨批評等等,這些事情是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的身邊的。對這類事情,在這之前真的不知道該任何應對,往往都是消極對待的比較多。如能像書中說的這樣持積極心態(tài),想開點,心胸豁達些,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相信我的工作會更加的順利,心情也會更加的舒暢。
在這本書中還說到:改變態(tài)度,享受過程,活在當下,學會感恩,向下比較,心造幸福,逆境向上,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情感獨立,致人而不致于人,提升情商,開悟。陽光心態(tài)是以積極進取為基礎的,失去這點,就失去了陽光心態(tài)的出發(fā)點與立足點。知足,感恩,達觀,積極,是陽光心態(tài)的狀態(tài)。陽光,它滋潤著萬物的生長,沒有陽光花草樹木就會枯萎,沒有陽光大地就會沒有光明,一片黑暗。所以陽光是活力的一種表現(xiàn),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而當我們心里缺少陽光,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會缺乏滋味,在工作中就會無所適從,缺乏動力和上進心。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各種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隨著現(xiàn)在房地產(chǎn)企業(yè)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過程中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需要,作為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過程中處在第一線工作的我們,應該愛崗敬業(yè)、努力工作、精力充沛、身心健康,具有良好陽光心態(tài),從而更好地為我們的企業(yè)提供高品質、優(yōu)質的產(chǎn)品。首先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我也覺得學會放下,學會舍得。該放下的放下,學會去諒解、去寬容;學會去感恩、去給予。忘記那些應該忘記的,記住那些應該記住的。放下,可能就是前進的基石;背起,可能就是遠行的包袱。有舍棄,才可能有得;先有舍,后有得。學會去舍棄,才能達到心態(tài)的平和,才能有所收獲。忘我是一種境界,無物也是一種境界。是幡動,還是風動,且隨他去吧。不以物喜,不為己悲。當然,陽光心態(tài),并不是要消極無為,而是要把握住現(xiàn)在,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努力去把事情做好。我體會到:我們做現(xiàn)場管理工作的,不開心和沒有人認可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合理的建議不一定被采納,心里的郁悶真的可以到極點,經(jīng)常會因為與工程隊的觀點不一樣爭的面紅耳赤,想想,還是應該心平氣和的好好交流取得各自利益的化就好了,沒有必要息事寧人,傷人和氣,于人于自己都沒什么意義。
可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挫折與痛苦與每個人都會交鋒的,就看我們怎樣對待了,也就是你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它成為陽光心態(tài)。不開心時,就把“興趣和愉快”這兩個好情緒調動出來,使我們經(jīng)常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你要盡快讓他們占據(jù)你的整個心,也就是替代你的不愉快,這樣你的不好的情緒就會慢慢轉化過來。
我也體會到,人的心情真是把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你掌控著自己的一切,以前,我就覺得是人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就是怎樣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環(huán)境造就人,可我現(xiàn)在至少不完全認為是這樣的。假如,悶悶不樂的來到了歌舞廳,想讓別人的快樂來感染一下自己,也不是說不可以,但在我內心的快樂一定得自己來調整,這時就要把興趣與快樂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掏出來,放在自己的面前,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勸了人,勸不了心”這句話真的向我們道出了快樂是要自己把握,好的心態(tài)要自己調整。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能夠很好地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最后影響社會.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心態(tài)決定了結果。我認為人就生活在矛盾中,有快樂,有煩腦,有憂傷就要看自己怎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要工作認真就有可能必須要得罪部分人吧,人與人關糸復雜,有時就想放下就放下吧,反正憑自己良心做事。有時候發(fā)揮一下鈍感,用鈍感的大智若愚和智慧,對周圍事物不過于敏感,后知后覺的處事態(tài)度,以一種內在的堅持力。在任何時候都不煩惱、不氣餒,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有時候,與順勢而為相比,逆向而流的鈍感,更能讓人折服。后知后覺也好,大智若愚也罷,幸福和快樂其實就是一種感覺。結果如何,“還不知道呢”,還是做一個保持陽光心態(tài)、享受快樂人生的達人吧。
活在當下,知足者常樂。對于任何思維正常的人來說,心態(tài)只有兩種:積極的和消極的,在智力上,人和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別,關鍵看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心態(tài)積極的人看到積極的一面,對人生充滿樂觀和自信;心態(tài)消極的人則看到消極的一面,人生就呈現(xiàn)失望和悲觀。挖掘個人潛力,增強自信,塑造陽光心態(tài),發(fā)現(xiàn)真正自我。
我有時候心里會覺得空空的,就想一個人靜靜的呆著,有時候又會很想朋友坐在一起多聊聊天、打牌、喝酒,才會感覺心里踏實,看了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把心態(tài)放好真的很重要,心態(tài)放正了整個人才會開心起來,一個人活著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經(jīng)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我們都要塑造陽光心態(tài),好好的享受每一天,人活著,就是要懂得用陽光心態(tài)來面對,來享受生活的,善于發(fā)現(xiàn)美。敢于面對,說實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要學會欣賞每個瞬。
《陽光心態(tài)》的確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更深層次地理解了人生的過程,理解了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如何面對挫折,更多的理解了如何把握現(xiàn)在活在當下,如何營造快樂的情緒,又如何心懷感恩,它讓我知道從工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樂趣,從小事中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滿足,更讓我學會了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貴……總之,它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篇三】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了一個人的心態(tài)對一個人的健康、生活、家庭和事業(yè)的影響,書中提到了“平常、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心智模式就是陽光心態(tài)”。事情是中性的,生活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么,就得到什么。“決定幸福與否的,不在于別人怎么看,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我們自己怎樣想”,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你締造陽光,幸福就光顧你,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帶著陽光的心態(tài)去生活、去工作、去學習。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經(jīng)常從報紙、電視、雜志上看到:孩子父母狀告奶奶、某某大學教授剽竊學術論文、幼兒園發(fā)生謀殺慘案等等一些報道。也不難發(fā)現(xiàn)為什么社會的財富在增加,而公眾的滿意度卻在下降;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而真誠的朋友越來越少;精美的房子越來越多,幸福的家庭越來越少;道路越來越寬,我們的視野卻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我們的心胸卻越來越窄;我們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但是享受的快樂卻越來越少;我們的醫(yī)療水平在提高,但我們的健康水平卻在下降;我們的自由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空間卻在減少。于是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么了,究竟哪里出了問題?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心態(tài)出了問題,是人們的心靈被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所侵蝕。既然是心態(tài)出了問題,那我們怎樣才能調節(jié)好心態(tài)呢?
書中給了我們答案,如果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tài)度;如果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簡單說來,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心、要有平衡和諧的生活、要有移情換位的思想、要有感恩寬容的心靈、要有追求卓越的理想、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這等于說,陽光心態(tài)意味著從身體到思想到心靈的升華,是由內而外、由表及里的提升和發(fā)展。狄更斯曾說:“一個健全的心態(tài),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當有些人不斷抱怨人活著就是一種受罪,是一種悲哀的時候,有些人正在努力進取、積極向上。結果往往是那些悲觀絕望的人最終一無所獲、一事無成,而那些拼搏奮斗的人最后事業(yè)有成、精彩無限!蛾柟庑膽B(tài)》書中也提到心態(tài)具有很大的力量,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讓人產(chǎn)生向上的力量,使人愉快、樂觀向上、生氣勃勃、激發(fā)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對人生充滿樂觀和自信,締造和諧;而消極的心態(tài)卻使人頹廢、心神不寧、煩躁、反應遲鈍等,還會感染群體的情緒,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因此學會用陽光心態(tài)享受生活,學會放下,不以自己觀點意志為轉移,學會活在當下。其實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
還記得工作初始,工作任務有些繁重,剛從學校畢業(yè),書生氣也十足,面對許多科研任務不知從何做起時,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抱怨,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就在我彷徨和無奈之下,是領導的信任與鼓勵,點燃了我心中的火苗,也是同事之間的默默幫忙,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與詮釋,我開始從書本中走出來,漸漸的,我明白了如何能將所學,做到更靈活的運用。擁有了一顆平和的工作心態(tài),著實讓我感覺到了工作的輕松,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不要去想太多,有時候,人并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讓我們感覺到了疲憊,而讓我們累的,或許正是我們自己的心!正如有的時候,我和同事之間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體力上的勞累,永遠不會讓我們倒下,而精神上的疲勞,或許才會真正的將我們*!所以,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在面對煩瑣的工作的時候,當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當我們將我們的思想負擔降到最低的時候,或許結果會另我們喜出望外!
陽光心態(tài)要達到三個狀態(tài),第一,讓我們獲得優(yōu)良心態(tài),第二是帶著好心情去爭,第三是自我平衡,人在三個心態(tài)下要學會自我調整平衡。由此讓我不由得想起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yè)與生活。隨著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高科技的發(fā)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國家實力的重要象征,面對愈演愈烈的科技競爭,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身上也背負著不可辱沒的歷史責任,于是我們的科研任務變得越來越多,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有的時候也就變得急功近利,F(xiàn)在想來,其實這種“著急”又對我們產(chǎn)生了多大的積極影響呢?我想是沒有的,它只帶給我們更加煩躁的心情,反而造成欲速則不達。相反,我們以一顆輕松的心態(tài)看待我們的工作與任務,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也并沒有那么難的來完成!因此我想我們更需要有健康、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與工作。在項目組的團隊中,要學會欣賞每個實驗成果帶給我們的快樂,而不去想要完成它需要付出多少;學習團結、幫助、諒解他人,而不是埋怨、互相推卸責任,只要能做到這些,相信我們一定就建立了陽光和諧的團隊,營造了快樂工作的氛圍。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感觸很深,愿我們能帶著陽光心態(tài),締造陽光般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在我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陽光的、健康的心態(tài)。珍惜生活,快樂工作,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