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優(yōu)秀例文點評1
國之重器
“國之重器”是什么?(設問開篇)
支撐一個國家存在或變強的物或人,就是“國之重器”。前兩天在報紙上讀到題為“國之重器,人才為要”的評論,不由沉思:看我煌煌中華,可稱“國之重器”者誰?(開篇設問解題)
想到了小個子巨人!柏毟F不是社會主義!”振聾發(fā)聵的吼聲過后,改革開放的大幕訇然中開,古老的中國開始了走進新時代的勻加速接力。你看,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那握緊百姓的手緊緊握住的是江山錦繡;你看,兩個一百年的構想,正譜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曲。胸懷使命,熱血擔當,高瞻遠矚,東方巨輪在領航人的揮手中不斷破浪乘風。(從領袖的高瞻遠矚角度分析)
想到了那一張張智慧的面龐。為尋找最合適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歷經(jīng)近200次的失敗最終取得成功;黃大年以超負荷的付出,填補了我國在深部探測關鍵領域的技術空白。超凡的智慧,置于為國爭光的平臺輔以執(zhí)著的努力,才成就了張貼著國家符號的重器干城。(從智者的創(chuàng)新角度分析)
想到了那一個個正直的名字。在身縛各種各樣“繩索”的大環(huán)境下,顧準保持著頭腦的清醒;在舉國上下皆瘋狂的時代,張志新堅持真理發(fā)出泣血的質疑與吶喊;在經(jīng)濟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義、敢于向一切不合理揮刀的堅強女性王選,有媒體人白巖松、柴靜,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梁。(從思想者的敢言角度分析)
又想到了那一雙雙舞動的手。地動山搖過后,洪水肆虐之時,綠色的方陣瞬時現(xiàn)身,他們用血肉之軀撐起傾斜的天柱,以緊密相連的手為百姓搭起安全的環(huán)島;炎熱的烈日下,凜冽的寒風中,有身著各色工裝的身影,他們手中的鐵鉗、瓦刀、方向盤,像極了舞臺上的各種形制的樂器;還有潤物無聲的教師、加班加點的醫(yī)生、走街串巷的快遞員、扮美城市的清潔工……每個人用各有所長的雙手,推動著社會的優(yōu)雅徐行。(從普通人的奉獻角度分析)
領袖、智者、思想者、士兵、普通勞動者,每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著“國之重器”的具體內(nèi)涵,豐富著這一詞匯的色彩與蘊涵。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深沉,所以竭力;愛得深沉,所以盡心。竭力盡心,方成“國之重器”!(總結全文,點明“竭力盡心”乃成為“國之重器”的基本條件)
點評
開篇設問解題,明確國之重器就是“支撐一個國家存在或變強的物或人”,然后借報紙上評論的題目,告訴讀者自己要從“人”的角度切入。習作主體部分從四個方面對可稱“國之重器”者做了具體的展開與禮贊:領袖的高瞻遠矚、智者的創(chuàng)新、思想者的敢言、普通人的奉獻,這些人“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國之重器’的具體內(nèi)涵”。最后點明“竭力盡心”乃成為“國之重器”的基本條件,實際上是啟發(fā)讀者為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全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大氣,是一篇很有特點的考場習作。
優(yōu)秀例文點評2
不器與器
(文題正反兩面,確定中心)
“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中,孔子如是說。(先以《論語》文句從反面開篇)
“君子當器”。
我說。(緊接著從正面提出主張)
孔子認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拘泥于某種特定形態(tài)功能,但求一技之長安身;而應當追求“道”,不斷“致良知”,探求人間真理。而當今,信息時代洪流滾滾,人們忙碌如蟻,轉而追求起“小確幸”“佛系”的態(tài)度,向往隨遇而安的生活,追求偏安一隅的快樂,這雖無可厚非,然而不得不引起我們警覺:這樣的生活,是否正離先哲的教誨漸遠,而庸碌的我們,又是否活得越來越簡單,以至把自己活成了警言中單調的“器”?(以孔子主張闡述“君子不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為探求人世真理孜孜不倦,終于成為“百科全書學者”,自成豐富的哲學體系,為后世景仰;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少年立下“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雄心壯志,三十載踏遍華夏大地,一部《徐霞客游記》寫盡九州風流。此番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人類星空耀眼的群星們,可能從未耳聞“君子不器”,但他們明白,一個處于時代之中的人,所要堅持的信念,所要追逐的目標。他們或許身處異代不同時,但都心懷天下,愿意為了人類的發(fā)展前進,不斷追求真理,披荊斬棘。木桶或高樓,都無法阻擋他們。他們跳出了“器”的局限,真正成了孔子所言的君子。(借用亞里士多德和徐霞客素材闡述“君子不器”)
而當代的我們,新時代的青年,面對改革浪潮的隘口,在先哲指引下,更應該胸中有志,敢于跳出舒適的安全區(qū),不甘為“器”,放遠目光,為時代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不負千年之前,孔夫子對青年,對蒼生的愿景。君子,不為器。(以當代青年談論“君子不器”)
君子,也當器。(承上啟下,談“君子當器”)
心懷天下,不囿于“器”,更當充納自身,學習于“器”。學習“器”的包容,學習“器”的廣闊!昂<{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學習“器”,包含外物,也包含自己。(引用論述,學習“器”的包容,學習“器”的廣闊)
包含外物,要求我們心胸豁達開闊,學習“器”如一的品格,既要有不畏風霜的銳氣,更要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不畏過往,也。不斷涵養(yǎng),為自我發(fā)展提供更多的養(yǎng)料;包含自己,要求我們努力奮斗,學習“器”豐富的蘊含,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品質,鍛煉自己,為接受知識、措置外物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器”如一的品格,學習“器”豐富的蘊含)
玉不琢,不成器。為了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在心懷天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我,我們應當學“器”,又不囿于“器”,將內(nèi)心的遠大理想和個人修養(yǎng)有機統(tǒng)一,方能“成器”,方能不負韶華,成長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為新青年。(最后總結全文,升華主旨,發(fā)出號召)
點評
這是一篇考場佳作,本文緊扣材料“器”,通過“君子不器”與“君子當器”展開論述,文章主旨鮮明,立意高遠,同時使文章內(nèi)容和文章標題高度吻合,同時結構完整,收放自如。從正反兩面闡述也使文章具有辯證思維,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本文大量引用素材,豐富。另外本文語言流暢自如,頗具魅力,文采斐然,足見作者寫作語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