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shù)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唇裉欤阏c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zhàn)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且不少于800字。(60分)
從獨木橋到陽光道
——我看高考
四十載歲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難以忘卻的青春記憶。從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到如今千萬寒門子弟“躍龍門”的“陽光道”,高考,已演變?yōu)槲覈赜械囊环N文化現(xiàn)象。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卻隨時有跌落深谷的危險的獨木橋。我的父輩都是農(nóng)民,卻也飽受高考所帶來的利弊之苦。曾經(jīng),大學生是知識與文化的象征,卻也是高貴與財富的象征。那時的教育遠未有如今這樣普及與發(fā)達,能考上大學的因素也遠不止努力與勤奮,“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是貼切的形容,反映了當時考大學之困難與艱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條寬闊穩(wěn)固的陽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獲的寒門子弟的成功之道。隨著我國國力與日俱增,教育現(xiàn)狀已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學早已并非難事,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獲得高水平知識的權(quán)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文關(guān)懷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顯,使高考從一個冷酷多變的“刑場”成為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騰飛之地。
從獨木橋到高考如今的陽光大道,這標志著一個國家的興盛,一個民族的崛起!吧倌陱妱t國強”,高考轉(zhuǎn)變?yōu)榻逃陌l(fā)展提供導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jīng)Q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國力。當越來越多人不再恐懼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轉(zhuǎn)向期待高考所會帶來的人生改變時,高考就真正達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選人才的真實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從“陽關(guān)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轉(zhuǎn)變。盡管我國的高考在對人才的培育上已獲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唯分數(shù)論”依然束縛著考生的發(fā)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變這一現(xiàn)狀。當文理不再分科,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學科,不再一考定終身,不再為文不擇理而憂愁時,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個“自由原”,考生則是原野上馳騁的駿馬,自由而奔放,掙脫韁繩,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這個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這個凝聚了幾代人理想與回憶的“獨木橋”,正完成了向“陽關(guān)道”蛻變,正聲勢浩大地開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騰飛之地,理想之港。
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一我看高考
四十年華鳳和雨,十三億人笑與淚。旋踵之間,距高考恢復以歷四十載。四十年間,高考“斬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誠然,高考有它的缺陷。在以成績?yōu)榛A(chǔ)的選拔上,應(yīng)試教育隨之而生。許多人都批判高考使人愚鈍和呆板。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高考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能忽視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高考,中國將至少倒退十年。
自古以來,門第都是阻擋學子發(fā)展的關(guān)卡,高考恢復,使得所有的學子都擁有了平等的權(quán)利,都擁有了一個去公平競爭的舞臺。高考,為所有考生,灑下了平等的清光。
“衰蘭送客成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長吉(李賀)的悲嘆,而導致他寫下“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的,竟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字。一字避諱,李賀的一生便就此完結(jié)。相較于科舉,高考更加的公平和客觀,范圍也更加的的全面,他給予我們改變?nèi)松臋C會。四十年來,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平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跡,為國家輸送了難以衡量的人才。
1977年,當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考生進入考場時,心中懷著的是對未來的憧憬還是迷惘,或許已元從得知。但我知道,如今我坐在考場,心中充盈著的,是對高考的崇敬;筆尖書寫著的,是對高考的贊揚。敬畏他帶個我的一切,歌頌他灑下的清光。
羅曼·羅蘭曾說過:“人總是要失望的,因為他想要的總比他得到的多。”高考成功與否,成績高低與否,是每個人所關(guān)注的。有人成功就必定有人失敗,成功者喜笑顏開,失敗者痛哭流涕。但這些,并不是高考帶給我們的全部。十年的奮斗與拼搏,艱辛和喜悅,磨礪與苦難,這才是高考帶給我們的。真正徹悟之人,是不會糾結(jié)于是否為應(yīng)試教育的,因為高考帶給了我們更珍貴的精神財富。
“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拖著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本S克多·雨果曾如是說。而高考,正好為我們提供了機會。如果說對辛棄疾來說,他的“桂婆娑”是朝廷上的茍且偷安派。那么,對我們來說,我們的“桂婆娑”便是門第與內(nèi)心深處的幼稚。高考“斬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停筆之時,清光灑進胸膛。
人生的站口
“高考記憶”幾乎成了國民記憶。穿越40年的時光隧道,將目光投向那個冰雪消融、生機無限的年月,或許能捕捉到不一樣的價值和心跳。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張鐵生當年憑借“一份發(fā)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繭上了北大。這成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深深傷痕。
40年高考之路不尋常,無論多么艱辛,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們國家向前發(fā)展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戰(zhàn)略舉措。建設(shè)人力資源強國、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拿什么標準去選拔國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提升,它承載著民族復興的重任。
當代中國,高考的本質(zhì)遠遠超出了考試甚至是教育本身。它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經(jīng)濟,一種政治,一種各方面關(guān)注的社會活動。作為一種公正公平的選拔標準,高考是維護社會安定,保證社會公平,主持社會公正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的確在過去的歲月里為我國各高校選拔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這些優(yōu)秀人才為社會主義的建設(shè)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不管現(xiàn)在社會怎么詬病高考,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種考試制度能夠取代高考。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在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時代,這無疑是對讀書人絕對的*與鞭策。一考定終生,我為考試狂。時至今日,這種極端思想仍流毒無窮。如愿的,好似得了人生“免死牌”,在原本圣潔的大學殿堂里,儼然一個混世魔王,游手好閑,不學無術(shù),后成為社會垃圾人;失意的,消極頹廢,“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游戲人生,甚至上演跳樓*的人間悲劇。
不可否認,高考讓多少有志青年、寒門子弟,完成了鯉魚跳龍門的華麗轉(zhuǎn)身,通過這一跳板,在人生路上春風得意,闊步向前。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青春的路上,我也曾為三天六份考卷近乎瘋狂拼命。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后悔。歲月砥礪,我懂得一個道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萬千條,高考只是人生列車的一個小站,未來的路還很長。
考試終了的鈴聲即將響起,又該落幕了。故事不多,宛若平常一段歌,過去未來共斟酌。時代列車還在前行,我們只是高考的一介匆匆過客。風正好揚帆,感謝高考,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讓社會更加正義公平,讓人生旅途有夢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