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科學,探究科學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學會做坡度與物體下滑速度、沖出距離、爬升高度的對比實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情境:樂樂(玩偶)從陡滑梯(模型)上滑下,摔了個大跟頭!
問題:這個滑梯設計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想辦法改進:把滑梯坡度變緩,樂樂安全滑下。
(學生初次調(diào)試,很可能把滑梯的坡度調(diào)得過小,樂樂滑不下來,或速度過慢,不好玩。反復幾次,就會調(diào)整合適。)
三、引導學生提出新問題
教師引導:看來,小小滑梯里還有些科學道理。通過上述事件,你想了解滑梯的哪些方面的科學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后交流匯報,教師板書記錄。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滑梯加水后,玩起來有何不同?
不同材料制作的滑梯有何不同?
滑梯的坡度與下滑速度有什么關系?
滑梯的坡度與沖出距離有什么關系?
滑梯的坡度是否有限制?
下滑物的大小、輕重與下滑速度有什么關系?
怎樣可以使物體在下滑中途慢下來?
物體下滑后能否上高坡?
四、研究方法指導
1、篩選問題: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整理歸類,篩選出有研究價值又有能力研究的幾個問題。
2、各組確定研究問題并對所選問題進行預測假設。
3、確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并進行組內(nèi)分工。
4、提示:①實驗條件的控制,②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
五、各組自主選取實驗材料,自主實驗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六、初步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逐個宣讀實驗記錄、實驗結果,演示實驗方法。
七、交流評議
1、組內(nèi)評議
2、各組互評
八、擴展延伸
思考后回答
1、騎自行車下陡坡應注意什么?
2、樓梯為什么要安扶手?
【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各種通信懂得人們常用通信電報、電話進行聯(lián)絡。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現(xiàn)代的各種通信,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指導看圖,說說圖上畫的都是什么樣式的通信。
1、引導看圖。
2、小組互相討論
3、指名說
(1)烽火報警(2)驛馬送信
(2)飛鴿傳信(4)電話
(5)步話機(6)電報
(7)衛(wèi)星通信(8)電視電報
(9)移動通信
三、組織學生討論
你們見過這些通信嗎?它們有什么好處?
四、師介紹各種通信在現(xiàn)代化中的用處。
五、課堂訓練
1、思考:
(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2)這些通信是怎樣通信的?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討論情況。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課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篇三】
教學目的
1、學生學會做紙音盒。
2、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到樂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
紙盒橡皮筋鉛筆學生也自備一份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教具
2、檢查學生自備學具情況。
二、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觀察
1、用鉛筆尖在紙盒一端的盒蓋正中鉆一小孔。
2、將橡皮筋的一端穿過小孔。
3、將穿過小孔的橡皮筋打一個結。
4、將盒蓋蓋緊。
三、學生分小組動手做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展示作品
從小組做的作品中選出一、兩個較好的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自己再制作一個紙音盒,聽一聽它會發(fā)出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