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題1】下列研究課題與其查閱的主要參考文獻對應(yīng)錯誤的是()
A.商周時代的藝術(shù)成就--《中國青銅時代》
B.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設(shè)--《從平城到洛陽》
C.晚清的政治改良運動--《從甲午到戊戌》
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瑪竇與中國》
【答案】B。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掌握,有一定歷史知識的同學知道,南宋定都臨安(現(xiàn)杭州),所以都城不是平城也不是洛陽。故此題選B。
【試題2】關(guān)于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衛(wèi)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B.實現(xiàn)總裝下線的“蛟龍-600”屬于水陸兩棲飛機
C.已成功下潛的“潛龍二號”是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D.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的運算速度居世界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時政熱點的了解,混淆性較強!皾擙埗枴笔俏覈灾餮邪l(fā)的無纜式水下潛器,所以C選項中的“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說法錯誤,此題選C。
【試題3】下列說法符合我國《著作權(quán)法》規(guī)定的是()
A.中國公民未發(fā)表的作品不享有著作權(quán)
B.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nèi)出版的,享有著作權(quán)
C.美術(shù)作品出版后,該美術(shù)作品原件的展覽權(quán)歸出版人享有
D.合作作品的著作權(quán)保護期截止于早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
【答案】A。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難度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儲備!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第二條明確規(guī)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無論是否發(fā)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quán)”。所以A選項錯誤,此題選A。
通過上述三道試題我們可以看到,常識判斷的題目法律類難,時政熱點類次難,學科知識類較為簡單。而且每年對于常識判斷的題目設(shè)置雖然有所調(diào)整,但是難易程度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考前針對常識判斷做出如下備考:
第一、練習一些學科知識的題目如歷史、地理、物理等學科,這些屬于較為簡單的拿分題,只需我們多加練習即可。
第二、關(guān)注一些時政熱點,在日常多看一些新聞,這樣既積累了申論的熱點,又對常識判斷的時政考題有所掌握。
第三、適當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對于民法、刑法的重點知識需要背誦如無因管理、刑事法律責任人年齡判定等,這些都是常考的法律題型,我們需要不斷積累才能搞定。后,在考場上認真審題,結(jié)合題干和選項進行分析、判斷,以此來搞定常識判斷。相信通過考生的努力,常識判斷會成為我們的拿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