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視行為示范,讓學生自我完善
學校教育有《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初中時,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較好,而到高中、大學,則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越來越差。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銜接,缺少家庭再教育的后繼和拓寬空間。因此,建議家長在心理和問題上與其子女加強交流,做好正確處理各種關(guān)系的示范;做好怎樣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取得成功的示范;做好熱愛生活珍惜時間的示范;做好關(guān)心他人幫助他人的示范。同時,要求子女要學會體貼父母、熱愛父母、尊敬父母,讓學生在良好的細節(jié)行為示范中,學會愛,學會感恩,并逐步完善自己。
2、營造教育情境,讓學生學會體驗
品德主要不是直接教會的,而是潛移默化的結(jié)果。教育的辦法是讓學生在情境中得到體驗。一個人,生活在批評的情境中,他將學會譴責;生活在敵意的情境中,他將學會暴力;生活在嘲諷的情境中,他將學會害羞;生活在鼓勵的情境中,他將學會自信;生活在公平的情境中,他將學會處事公正;生活在肯定的情境中,他將學會自愛;生活在被接納和友誼中,他將學會喜愛這個世界。無論哪種教育情境,最重要的是勞動教育,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這個人絕不是健全的人。事實上,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淡化了勞動教育,尤其家庭教育,更是缺乏,什么事都是父母一手包辦,不讓自己的子女做一點點事。要知道只有在勞動體驗中才能真正體驗人生價值,才會珍惜一切,熱愛一切。
3、優(yōu)化獎懲手段,讓學生明辨是非
目的的實現(xiàn),依賴于一定的手段。無論教育的構(gòu)想多么合理,多么全面,無論學生改正錯誤、糾正不良習慣的決心有多大,態(tài)度多么虔誠,如果缺少一定的手段,那么這種教育目的就毫無意義,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F(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人文關(guān)懷,但常用的教育手段是獎勵表揚和懲罰批評。當學生有進步時,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當學生有嚴重錯誤時,我們一定要及時批評教育,并輔助予一定的懲罰。當然,表揚要恰如其分,要激勵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批評要注意場合,更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要使學生感受到批評的真正目的是教育他時才能進行,否則就會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反感,失去了批評的作用。
4、寬容與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嚴是愛,松是害”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fā)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對“嚴格要求”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使孩子習慣接受,不會批判的思考,個性喪失,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靈壓抑,性格孤避,過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曾報道的,13歲考上大學的天才兒童曾永康的悲劇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該嚴格,更應(yīng)該寬容。嚴格不是苛責,苛求,應(yīng)該嚴而有度,嚴而有序,嚴而有理,寬容不等于放縱,放任,不等于對孩子的問題視而不見,不等于可以原諒孩子的所有錯誤,寬容更多的是對孩子感情、心靈上的寬容,讓孩子有健康的心態(tài)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接受嚴格的教育。
家長要處理好要求的嚴格與環(huán)境的寬松,過程的嚴格與結(jié)果的寬容的關(guān)系。寬容是對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氣,嚴格要求是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嚴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終良好習慣。
5、民主平等的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進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顯著的特點是“變”。孩子開始發(fā)育了,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有變。家長會發(fā)現(xiàn),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你要東,他偏要西。這種現(xiàn)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現(xiàn)是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chǎn)生反抗的心理,萌發(fā)對立的情緒。
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fā)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jù)不足;喜歡發(fā)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jù)。
因此,家長光滿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必須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zhì)。心理斷乳期,實質(zhì)上是青少年們隨著身心的成長發(fā)育,逐漸從依賴于父母的心理狀態(tài)中獨立出來,自己判斷、自己解決所面臨的新的問題的時期,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guān)系;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轉(zhuǎn)折時期。
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盡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和他們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另一方面,家長又不能過于遷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孩子以后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對于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家長可以采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
總之,家庭因素影響著高中生的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家庭的各種物質(zhì)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yè)類型與文化程度等客觀因素,以及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家庭氣氛等客觀因素都深刻地影響著高中生的品德發(fā)展。恰當?shù)慕逃椒苁购⒆映潭鹊匕l(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促進他們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成為出色的人才;反之,不當?shù)慕逃椒〞⒑⒆拥奶熨x,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希望,變得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培養(yǎng)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的天職,為教育孩子尋找一條成功的途徑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