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屏”的相關(guān)知識,體會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品味課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喜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屏”的相關(guān)知識。
教學難點:品味本文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教學方法:導讀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在古代有一種叫“屏風”的家具嗎?
2、在我們學過的哪一篇古文中提到過“屏風”?
。ā*》于廳室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在這場*表揚中,屏起什么作用?(阻隔作用)
3、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你們看看這些屏在色彩、造型還有畫面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W生答)
4、可見,屏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藝術(shù)性的一面。大家知道嗎?在我國,屏的使用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并且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中留下了各種優(yōu)美的身影。為什么屏總能牽動人的情思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陳從周先生筆下那富有詩意的“屏”,聽一聽作者是怎么說“屏”的?(師板書課題《說“屏”》)
二、明確學習目標
1、這是一篇輕松、隨意的科學小品文。作為說明文的一種,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屏)
2、我們今天的學習任務(wù)是什么?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出示幻燈:學習目標)
3、請大家讀一讀學習目標
a.閱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guān)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b.品味本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c.激發(fā)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老師想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可以嗎?幻燈出示詞語
2、指名學生讀詞。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F(xiàn)在讓我們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并思考這些問題:
1、什么是屏?文中介紹了關(guān)于“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讀書時要求自由朗讀,大聲地讀。
。ǘ、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問題
(三)、指名學生回答
1、什么是“屏”?
。ㄆ琳撸弦。這是一個判斷句,屏,是遮擋的東西。)
文中介紹了關(guān)于“屏”的哪些知識?
(作用:室外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ǚ诸悾喊雌溜L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
(設(shè)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shè)置全在一個“巧”字。
2、從作者對屏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喜愛、向往)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ā捌,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边有“心生向往之情”抓住以生:“更覺得它實在微妙”。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chǎn)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保
五、再讀課文,研讀賞析
1、本文把“屏”的知識介紹的這么詳細,感情又這么的真摯,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a.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怎樣的表達作用?結(jié)合具體語句說一說。
b.作為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點?請舉例說明
。ㄏ露x:具體介紹,使說明更通俗易懂,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舉例子:說明屏的作用,避免乏味枯燥的介紹,使文章生動有趣。
引用:增加了文章的詩意和韻味。
分類別:說明屏的種類多。)
。ǹ梢钥闯觯f明方法的使用讓屏這種說明對象的特點更加突出鮮明。我們在寫作當中也要根據(jù)說明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說明方法。)
。ū疚陌哑吝@種古典的家具介紹的這么典雅、古樸,不僅是因為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而且語言也很有特點。作為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找句子。
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些優(yōu)美的原因,感知屏的美。
。扔姓f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又有富有詩情畫意的一面)
六、課堂小結(jié)及課外拓展
作者用準確、周密而又富有詩意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屏的相關(guān)知識,并且抒發(fā)了對屏的喜愛之情。也期待在今后的生活中,屏能重新大放異彩。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肆硗鈨煞N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事物,請選擇其中的一種為它寫一段說明文字。
七、作業(yè)布置
課文里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查找資料,大致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并搜集整理有關(guān)屏的古詩句。
八、板書設(shè)計:
作用
說“屏”分類(喜愛、向往)
設(shè)置及其注意事項
說明方法:下定義、舉例子、引資料、分類別
語言特點:準確、周密、富有詩意
小飛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體會本文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含意。
教學方法
本文是科學小品文,為了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有趣,老師找來實物屏風,采用多媒體教學,輔之以網(wǎng)絡(luò)圖片、配樂朗讀,使學生建立起對屏風的直觀印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生活中常遇到這種情況,要分隔室內(nèi)外,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墻、屏……),在這眾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種算得上是“巧”的,那就是“屏”。出示各類屏風畫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屏的魅力,教師解說。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性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0),古建筑、古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昆曲。在同濟大學建筑系任教近50年,畢生致力于保護和弘揚中國古建筑尤其是園林建筑文化,成果矚目。著有《說園》、《蘇州園林》等學術(shù)專著,其中《說園》為精辟,“談景言情、論虛說實、文筆清麗”,影響力之大,其遠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屏風之美,多媒體顯示各種屏風的圖片。
2、學生認真聽讀,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納涼()帷幕()忒()閨中()書齋()
傖俗()緣故()休憩()韶光()*()
3、注意以下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
。1)多音字
屏風(píng)傖俗(cāng)
屏氣(bǐng)寒傖(chen)
。2)形近字:
帷幕維護納涼(nà)木訥(nè)
4、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傖俗:粗俗、鄙淺。
納涼:享受涼爽。納:享受。
休憩:休息。
微妙:深奧玄妙,難以捉摸。
緩沖:使沖突緩和。
雅俗之別:高雅和粗俗的區(qū)別。
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四、精讀課文,把握特征,體悟感情
1、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假如你是屏風店的老板:
a、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么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3、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屏的什么感情?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一感情?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1、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2、明確要點:
a、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shù)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jù)不同的經(jīng)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b、屏的設(shè)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c、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jié)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3、表達了作者對屏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具體體現(xiàn)在第一自然段。
五、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并用“我喜歡這個句子,因為它……”的句式來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
1、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3、結(jié)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4.“…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六、課堂小結(jié)
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tǒng)器具是相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詩歌底蘊,而且屏風的介紹與古典詩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待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shù)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七、拓展延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我們每一件傳統(tǒng)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紙扇、中國結(jié)、陶器、木雕、剪紙、十字繡等。)選擇一件,寫一段話來介紹它們的特征及功用。
八、課外收集
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課外收集。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九、板書設(shè)計
說“屏”
作用
分類設(shè)置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