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且放云帆濟滄!
小船升起云帆,橫濟滄海的航程中難免會有風吹浪打;小樹初有新芽,茁壯成長中難免會遭受雨雪風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險灘漩渦。?
青少年的成長亦如此。
成長的過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難免會跌跤,會有荊棘的劃痕,會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礪。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庭、學校和社會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顆平常心去看便好。?
正如一艘揚帆起航的小船,自會在風雨的磨煉中變得堅強。太多的關心、保護,反而會給它小小的船艙添上無謂的負荷,成為前進的壓力與障礙。在父母的羽翼下尋求庇護的日子早已過去,我們已經渴望敞開胸膛,擁抱雷雨閃電,享受自然的陽光。當孩子在人生路上開始邁出自己的步子,家庭應給予理解和支持,請解除目光的鎖鏈,讓孩子乘著自己的人生之舟與風浪一搏吧!當前進的路上遭遇坎坷,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們的家庭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勞,不要過分關愛,更不要小題大做,只需微笑著看著孩子爬起,那葉小舟自然會順著信任的目光揚帆前行。?
希望孩子們十全十美的學校也不應過分苛求!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微小的失誤在所難免,其實是架起了一座通往成熟的金橋。不要將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小小失誤,不要在孩子摔跤時投去指責的目光。用信任和寬容去對待孩子的小失誤吧,這樣,他們才會成為帶著成熟微笑的舵手,從勝利的彼岸帶回滿意的答卷。?
最后,我們的社會也應重新審視對青少年的態(tài)度。從早先的反對溺愛,到現在的提倡挫折教育,社會的整體教育觀念已有了可喜的變化。對于孩子們的偶爾跌跤,社會不應給以過度的關注,更不能大肆炒作。初登*航的小船,還在對這個社會知之甚少的輕微恐懼中微微顫動。太多的鎂光燈突然一齊聚焦,只會讓小船疑惑和恐慌,云帆在航行中傾斜一下,社會可以淡淡一笑,放下過多的牽掛,自立自強的一代自會崛起。?
有過一首叫作《請讓我摔下去》的歌,道出了千萬個孩子困擾的心境。在人生路上跌一跤本在所難免,可怕的是家庭、學校、社會的目光立刻蜂擁而上,織成一張密密的網,讓孩子在迷惑中百般掙扎而不能自己站起,只得在無奈中成為目光的俘虜。?
可是快看,那艘為目光所縛的小船,正拼命地向遠方鼓足云帆。就請家庭松開過度關愛的目光,請學校放下過分指責的目光,請社會轉移過于關注的目光,將它們換為理解與寬容,放那一葉云帆去濟滄海吧。
【篇二:請讓我們摔跤吧!】
摔跤,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在行走舉動之中跌倒。實際上,摔跤還可以是“挫折”
“困境”等同義詞的化身。小到個人,大到國家,
我們實際上都在經歷著一場又一場艱難險阻的考驗。俗語云:“吃一塹,長一智!睘榱思缲撈饡r代的使命,請讓我們“摔跤”吧。
前人由敗而勝,由逆境而到勝利的頂峰者,往往不勝枚舉。
越王勾踐可屬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時,列國征伐不已,烽煙不斷。孱弱的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
與氣勢正盛的吳國交鋒,結果損兵折將,臣服于吳國,勾踐本人也充當了吳國的奴仆。
這一跤對于越王來說,可謂沉
痛不已。心懷大志的越王,數十年如一日,勵精圖治,臥薪嘗膽,奮發(fā)進取,積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訓中,勾踐沒有溫情的關照,沒有舒適的環(huán)境,但雄心卻在日益增長,
宏圖在不斷擴展著,越國的金戈終于沖進了吳國的都城。假如沒有那一場亡國的慘禍,
勾踐將如何,誰也難以預料,歷史將最終多添幾個平庸的姓名而已。
不僅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一場場艱難險惡環(huán)境,中國人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險阻,但這些都沒有壓垮中國人的脊梁,
我們在奮斗中成長著,在困難中成熟著。直到今天,中國人已經可以堅強地站立起來了。
從古代到現代,我們的前輩都沒有在困難面前退卻過,安逸、
溫馨的環(huán)境雖然可以為我們撐起巨大的保護傘,但漫漫人生征途,不是僅僅用愛就能解決問題的,
我們需要不失時機
地去鍛煉自己。中國的未來要靠我們青少年去支撐,摔跤只不過是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插曲,
但每當我們的孩子稍有閃失,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就會高度緊張,萬般焦急。鯤鵬展翅九萬里,來自于平日的風雨摔打。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更茁壯,請收起你的關愛之手,讓我們
“摔跤”吧!
【篇三:君子之風】
君子之風
蘭,深山幽谷,芳華自賞。
竹,亭亭玉立,堅韌挺拔。
菊,與世無爭,清高隱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謂之為四君子,合而觀之,皆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tài)。是以世人將其喻為君子,取其不趨俗,不媚世之風骨。
所以君子之風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堅持,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邁,是“我自橫刀立馬”的豪氣,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風。只有這樣,才不會人云亦云,才不會成功時得意驕矜,失意時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本褪墙倘藗冊谖談e人意見時有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比爾•蓋茨哈佛中途退學,為許多人所不解,以為他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年之后他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令所有人仰望羨慕。他沒有像哈佛大學里的那些學子一樣努力地學習,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規(guī)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卻開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v觀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讓自己的思想凌駕于眾人之上,方可開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風。古人云:“寬以待人,嚴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趨俗。古往來,那些默默無聞者大多是隨波逐流,所以歷史的煙云湮沒了他們。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獨行與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細數歷史的煙云,你會發(fā)現魏晉的風骨,竹林七賢的不羈,五柳先生的隱逸,你會發(fā)現漢唐的高風,李白的瀟灑,你還會明白宋代的氣節(jié),蘇軾的大江東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稈的挑燈看劍,你還會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橋的灑脫,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風的卓爾不群,方能盡顯名士風流。
君子之風是不趨俗不媚世的行為,是一種孤潔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風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達到君子之風的境界。
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杰。”當然,識時務為識時務,但不能隨波逐流,否則喪失了自我那是一種悲哀!
君子之風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凌駕于萬物之上,真正做到遠離人云亦云,遠離世俗是非,讓我心做主!
【篇四:蘇格拉底的蘋果】
當今世界到底什么才是*?而*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
蘇格拉底的蘋果引發(fā)我們對世界的思考,也引發(fā)了對誠信的思考。深深映在腦海中的是那個贏弱的孩子,抱著空空的花盆,一副受了欺負的樣子站在國王的面前。但這個孩子卻是最勇敢最誠實的,因而他成為下一代的國王。可見,一個人的誠實對于國家是多么重要。
或許人類社會中那不誠實的一面一直就伴隨著誠實而存在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好像誠實缺失的情況日益嚴重。不誠實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我想對于那位哲學家,我不知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對那些學生說:“這個蘋果是我剛從果園摘來的,你們聞到它的香味了嗎?”但是那確實不是真正的蘋果,哲學家說了謊話。實際上,這也映射出當今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教育者有些時候會因為教育的緣故,故意設定某種不真實的問題,這種暗示可以讓某些學生說“假話”。有時,冠冕堂皇的“假話”,在某種情況下也反映了教育存在著的問題——久而久之,作為學生,也就很難分辨是非真假,從而出現那種聞也不聞就說蘋果有香味的學生。
另三位沉默的學生在心中都存在著疑問,但是他們對于疑問的處理方法卻不相同。那個說沒有聞到的學生,是最真誠的,他實話實說,沒有迷信老師的,善于尊重事實?墒牵行┥朴谡f真話的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而說假話的人,卻如魚得水。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有時超越人的本性認識。人在某些虛榮心的驅使之下,想要聽真話的*被漸漸磨滅。
敢于挑戰(zhàn)“所謂的真理”,這個世界不缺少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會在科學的某個領域作出一番成就,就像打破牛頓直流電的世界開創(chuàng)交流電先河的尼古拉特拉斯一樣,成為科學領域的巨人。他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不斷實踐檢驗真理。他們的思維沒有真理的束縛,終究會給我們開創(chuàng)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
那個“摸了摸說,這是什么蘋果?”的學生,他敢于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但是他也還是有顧慮的,不敢明白地說自己其實并沒有聞到,既沒有迷信,也沒有違背自己的內心。而那個“老師,今天我感冒了”的學生,好像是最聰明的。其實,他也是有疑問的,但疑問好像都歸結到“感冒”上了。這樣,他不會違背自己的內心而且也不會因說錯話而惹惱老師。
這些學生代表了四種不同類型的人。社會環(huán)境好像總是可以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型,要想適應社會,人們都在努力地尋找適應這個社會的方法。但是,“誠實”永遠是主流,人們更喜歡“*”。所以,我們要學會真誠待人,用誠信鑄就自己純潔的人生;我們還要學會誠實接物,用誠信打造社會向上的環(huán)境。
要想成為下一代“國王”,“誠實”必不可少。
【篇五:彼岸花】
許多人說,距離產生美。
某80后作家說,一切事物都要隔層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話家說,產生崇拜的前提是距離。
古人形容美人美態(tài),說“美人隔花端”。
距離,是何神物?有著這般神效?隔著時間或者空間的河流,為何我看見的彼岸是姹紫嫣紅,是火樹銀花,是曼妙芳華?
我想說,或許距離是那盞神燈,或是那句“芝麻開門”,開啟了許多童話和美好。
這種美好,古今皆有,像《詩經》中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辨门恿⒂谏持,就是那一方無情水隔斷了你儂我儂,留住了詩情畫意,摒卻了沒有距離的遺憾。古時的山水潑墨畫,均會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遠視界與山水的距離,使人感到山也朦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也許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山或許遭人樵采,已經滿目瘡痍;水或許已經枯涸,剩一攤爛泥,不管如何,留給我們的,是距離帶來的“清、寂、和、靜”。
人與人交往,有距離會更美好。席慕容說,友誼像花香,還是淡一點才好,越淡才會越持久,越淡才會使人更留戀。這正應了一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雙方隔得遠一點,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計的瑕疵,像那個“豪豬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當的距離,才能既取得暖又不傷害對方。
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圍。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寫給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著出世的夢。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許過的是吃飯、寫信、學習、聊天的平淡生活,但會用一段剛剛好的距離劃出一條心河,在此岸做著“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美夢。彼岸的春色正濃,我們去看陌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