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帝王軼事】漢武帝曾七次巡海#】隨著文景之治的成功,富裕的大漢朝開始向海洋擴(kuò)張。到漢武帝時,憑借其強大的水師完成了對東甌(今浙江省東南部)、閩越(福建部分地區(qū))、南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qū))等地方封建割據(jù)政權(quán)的統(tǒng)一,鞏固了海疆,并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漢武帝還曾七次巡海,不但年矩很近,有時一年一次,而且直到他死去的前兩年,在69歲高齡時還在巡海。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漢武帝首次東巡海上。至東萊(今山東掖縣),齊人趁機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萬人。他派出了與徐福東渡規(guī)模相等的數(shù)千人的大船隊探尋通日本之路。甚至要親自率船隊出海赴蓬萊求仙人。經(jīng)群臣苦諫才罷。隨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東巡行到遼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長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僅距第一次巡海六個月,武帝再巡東萊留居數(shù)月,求神仙無所見。四月回長安。秋,派左將軍荀彘〔Zhì治〕從遼西出兵,樓船將軍楊仆率將水軍5萬從山東渡渤海水陸夾攻朝鮮。這次兩路進(jìn)軍路線與武帝第一次巡行東萊和赴遼西路線相同?芍@次巡海仍為開通對日航線。次年,由于朝鮮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衛(wèi)氏朝鮮亡。武帝在衛(wèi)氏朝鮮統(tǒng)治區(qū)設(shè)真番(今朝鮮開城一帶)、臨屯(今朝鮮咸鏡南道南部)、樂浪(今朝鮮平壤南)、玄菟〔tù兔〕(今遼寧清源附近)四郡,以開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線的中間障礙(朝鮮)被打通,漢*量遷徙到朝鮮、日本,倭人也能經(jīng)朝鮮來中國。
第三次巡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長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從潯陽(今江西九江、湖北黃梅一帶)率一只大船隊“自潯陽浮江,射蛟江中,獲之”。順江而下,到安慶視察了安慶以下菜子湖口的樅陽(安徽樅陽)造船基地,又增添船艦及水兵然后“舳艫〔zhúlú逐盧〕①千里,薄(通泊)樅陽而出”,順江而下,出長江口,入東海,沿海北上至瑯邪。三月,返至泰山,四月回長安。對長江下游及沿海來說,廬江(安徽安慶及樅陽一帶)水師基地比潯陽(江西)水師基地更為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武帝東巡至海上,查元封元年派遣出海尋仙船之下落,因未見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隊出海東渡。
第五次巡海: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武帝又東巡海上求神仙并了解出海船隊情況,仍未見返航。四月,封泰山,禪石閣(在泰山下,方士以為仙人之閣),還長安。
第六次巡海: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東巡,求神仙,至瑯邪,然后渡海到成山、芝罘,“渡大海而還”。
第七次巡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至東萊,欲親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諫阻不聽,適逢海上大風(fēng)十余日,海水沸涌,樓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三月,武帝追悔以往的錯誤,采納了田千秋的建議,取消了諸方士求神仙之事。之后,武帝每對群臣自嘆:“從前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全是妖妄,還是節(jié)食服藥,少得點病就行了。”
漢武帝極力開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國往來。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終于先后開辟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