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教材分析
《從現(xiàn)在開始》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大王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每個動物輪流當一星期,誰做得好,誰就是新首領(lǐng)。第一個上任的是神氣的貓頭鷹,他讓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動物們叫苦連天。第二個上任的是激動的袋鼠,他要大家跳著走路,小動物們聽著直搖頭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只好苦練跳的本領(lǐng)。第三個星期,輪到可愛的小猴子了,他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成為森林里的新“萬獸”!這篇童話故事語言活潑、生動有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文中重點詞句,理清課文條理。
2情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體現(xiàn)。
3技能目標:能仿照例子說詞組,并能通過課本劇的表演表達出對課文的理解。
三、教學重難點
關(guān)于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理解和確定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懂得尊重別人是本課的重點。如何通過朗讀來幫助體會角色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jié)課,我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根據(j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和語文課要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辨證統(tǒng)一的特點,在教師講授引導下,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獲取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教學中主要選用“講授法、觀察探究、討論”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營造氛圍
在課前我讓學生閱讀了《十萬個為什么》讓學生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自己動手制作了喜歡的小動物的胸牌,能用幾句話介紹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上課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我請戴著自己親手制作小動物胸牌的同學介紹小動物的生活習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孩子充滿歡暢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的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
2融入情感,引起共鳴
蘇霍母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教學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時,我采用“扶”“放”相結(jié)合的方式。在學習中,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再引導學生總結(jié)學習方法,為小組合作學習后面兩段做好鋪墊。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我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讀一讀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想一想第一個上任的貓頭鷹是怎樣當“萬獸”的?
。3)演一演你能學學貓頭鷹當“萬獸”時的神氣樣子嗎?
(4)議一議你覺得貓頭鷹是合格的新首領(lǐng)嗎?為什么?
學習完這一段后教師通過小結(jié),引起學生的共鳴。師小結(jié):每個動物,包括我們?nèi)祟,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老師現(xiàn)在讓你們都睡覺,睡得著嗎?晚上不準你們睡,都必須寫字,能寫得好嗎?肯定要打瞌睡,同樣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貓頭鷹大王卻不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自以為是,所以小動物們都叫苦連天。
課文三、四自然段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學習方法后,在學習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合作學習,做到抓住重點詞句,仔細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
從小動物們對貓頭鷹、袋鼠的命令叫苦連天,對小猴子的命令卻會立刻歡呼起來。學生在學習中融入了自我的情感體會,明白了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這樣也就能更好的突破課文的重難點了。
3讀中品味,積累詞語
感受課文的情感美,離不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此,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充分感知、整體認識后,應進一步將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對課文的美讀中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1、抓住關(guān)鍵詞語認真品讀。2、品讀時參考提示,展開創(chuàng)造性想象。如寫貓頭鷹神氣極了,他神氣時是怎樣,睜大眼睛、揮動翅膀,在讀中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針對學生的朗讀評選出“威嚴的獅子”,“神氣的貓頭鷹”,“激動的袋鼠”,“可愛的小猴子”。
在朗讀課文時還要注意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如:議論紛紛、叫苦連天、蕩來蕩去、鄭重等,這樣通過日積月累能為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4演中感悟,創(chuàng)造想象
孩子都有展現(xiàn)自己的*,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教師一起把充滿情趣的童話故事表演出來,一定是孩子們高興的事。
當學習完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課本劇?梢员硌菡n文內(nèi)容,可以通過想象表演貓頭鷹和袋鼠第二次上任會怎樣做,還可以想象你成為萬獸會怎樣做。
這樣安排教學程序有三點理由:
。1)創(chuàng)造情景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讓德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
。2)分步落實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自探自悟,合作學習。能抓住重點,找準難點。
(3)能落實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六、板書設(shè)計
21從現(xiàn)在開始日積月累
貓頭鷹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不管他人)叫苦連天
袋鼠跳著走路(只顧自己)議論紛紛
萬獸猴子習慣的方式(尊重人)蕩來蕩去
我的板書設(shè)計是先用彩色卡紙剪出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的形狀,和一頂漂亮的*,再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進行板書。此板書形象直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
七、進行激勵性評價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親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加上貫穿課堂的對學生的夸獎與鼓勵,本身就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潛移默化中又對學生進行了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chuàng)作的完成,能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篇二】
尊敬的專家、領(lǐng)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流動的畫》。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zhì)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我從三個方面來向大家匯報: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過程。
一、教學理念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其字里行間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為重點,把這節(jié)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shè)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shè)置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語感。
3、激發(fā)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ㄕn件顯示:過程——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fā)現(xiàn)美(課件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通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fā)現(xiàn)詩歌的美。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3步來實施:●“猜謎激趣,讀題質(zhì)疑”;●“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說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yōu)美的關(guān)于“畫”的謎語詩。(課件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zhì)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著,讓學生通過三次自讀(課件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zhì)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zhì)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課件“活化”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課件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jié)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初步讀懂詩歌。
2、讀出詩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賞美
“讀出情”即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蘊涵的情感,由發(fā)現(xiàn)美進而到欣賞美,提高了審美的層次。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為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zhàn)讀、示范讀、配樂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zhàn)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nèi)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通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出示課件: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么;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jīng)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lǐng)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chuàng)造美
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再次借助多媒體,通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出示課件:模擬網(wǎng)站)我試著讓學生自主上網(wǎng),廣泛閱讀課外資料,更多地了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通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通過課件“飽覽祖國美麗河山”,(課件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fā)的鐵軌圖,鏈接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nèi)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chuàng)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chuàng)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懇請領(lǐng)導、專家批評指導。謝謝!
【篇三】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對于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我是這樣理解的:本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祖國的寶島臺灣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第二自然寫“蝴蝶谷”名稱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具體形象地描寫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第四自然段寫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全文語言優(yōu)美,富有韻律;還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根據(jù)蘇教版教材的編寫特點,結(jié)合課改的新理念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出發(fā)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shè)定為: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內(nèi)容,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設(shè)計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蝴碟谷景象的迷人。難點為:理解“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边@句話,感受蝴蝶飛舞時的壯觀與優(yōu)美。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美點”,通過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感受蝴蝶谷的美麗與迷人,使語文實踐與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也正因如此,我在設(shè)計教學活動時,力求體現(xiàn)“語文教學語文味”、“別出心裁讀課文”的特色,讓學生在自主中思索,合作中創(chuàng)新,探究中求得真知。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板塊:說讀活動。
1、直接導入課題,板書:臺灣的蝴蝶谷。
問:“小朋友,一看到課題,你想獲得哪些信息呢?”
學生可能會問:“老師,我想知道,臺灣的蝴蝶谷是什么樣兒的呢?”“人們?yōu)槭裁唇兴取?”“蝴蝶谷美嗎??-----對于孩子們的好奇,我不會立刻告訴他們答案,我會這樣說:“你想解開心中的疑惑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自己去找找答案吧!”
(于永正老師曾經(jīng)說過:“對于孩子們的學習來說,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當孩子們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要!)
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時自學生字詞,遇到困難請教生字表或字典公公,我會適時巡視指導,以便隨時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在課題上加一些字,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然會說出“臺灣的蝴蝶谷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臺灣的蝴蝶谷是個景象迷人的地方。”“臺灣的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钡日n文的主要內(nèi)容,他們心中的疑惑自然也就有了答案。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試著用“我喜歡蝴蝶谷,因為()!边@樣的句式說說自己的理由,先個人自說,之后互動交流,師生適時作評點。對于發(fā)言精彩的學生,我會獎勵他一只美麗的蝴蝶,請他貼到黑板上,讓可愛的小精靈來到我們身邊。
(這一板塊的創(chuàng)意是用“讀”和“說”的方式,有效地進行課文的整體教學。“我喜歡蝴蝶谷,因為()!边@樣的說話方式,讓學生的視線進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它是一條線索,不僅串起了課文內(nèi)容,也串起了孩子們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暢快的發(fā)言與老師、同學的適時評點交融在一起,會形成動人心弦的課堂交流。)
第二板塊:品讀活動。
主要體現(xiàn)在“選讀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選擇喜歡的句、段讀給同學們聽,并說明喜歡讀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學可作評點。我會主動參與活動,適時指導學生理解與欣賞。
比如:
有的學生會喜歡“祖國的寶島臺灣氣候溫暖------”這一段。他們會用夸贊的語氣這樣讀:“祖國的寶島臺灣氣候溫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
有的學生會喜歡“蝴蝶谷”名稱的由來這一段。他們可以邊做動作邊讀:“------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還可以站到講臺前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講“蝴蝶谷”這一名稱的由來。
我想,更多的學生會被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蝴蝶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所吸引。這是本課的重點段。怎樣讓學生體會到蝴蝶的美呢?我會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嘗試:
1、出示“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边@句話,請學生自讀。
2、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想,有的學生會這樣說:“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蝴蝶的色彩美,因為它們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庇械膶W生會這樣說:“我覺得蝴蝶的數(shù)量很多,因為它們像一把花瓣,該有多少只呀!”還有的學生會這樣說:“蝴蝶飛舞時的姿態(tài)多美呀!上下翻飛!------
3、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課件,請學生配音。
4、看黑板上的蝴蝶圖,試背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如此品讀呢?新課標提倡“以讀促悟,以悟帶讀”,只有讓學生真正接觸文本,深入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品味,才能品出味,讀出形。低年級的閱讀教學猶應在這方面作出嘗試。)
第三板塊:拓展活動。
1、畫一畫:用自己的小手畫出蝴蝶谷的美麗,再試著給自己的畫起個好聽的名字,如“美麗的蝴蝶谷”、“我心中的蝴蝶谷”、“讓我神往的地方”、“大家快到這里來”等。
2、寫一寫:以“我真想去臺灣的蝴蝶谷呀!因為------”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3、說一說:以“小小導游員”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臺灣的蝴蝶谷,評選班級的“十佳小導游”。
(這一板塊的創(chuàng)意在于它的延伸與拓展,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綜合性學習”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