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簡介
“雞兔同籠”是一類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xiàn)在《孫子算經(jīng)》中,書中記載: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許多考生拿到這種題目,第一時間會想到用方程法來進行求解。但是,小編希望廣大考生能拓展解題思維,不要僅局限于方程法。在這里我們可以運用假設法,不妨假設這35只全為兔,則應該有35×4=140只腳,但實際上要少140-94=46只。每把一只兔換成一只雞,少2只腳,則共要把46÷2=23只兔換成23只雞。即雞有23只,兔有35-23=12只。當然,在這題中,我們也可以假設這35只全為雞,解題思路跟上面一樣的,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傊,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就是假設全為其中一個物體,再根據(jù)盈虧思想,對比兩個事物的差異,進行求解。
二、例題展示
【例題1】某零件加工廠按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支付工資。工人每做一個合格零件得工資10元,每做一個不合格零件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個零件得工資90元,那么他在這一天做了多少個不合格零件?
A.2B.3C.4D.6
【答案】A
【解析】題目問的是不合格零件的數(shù)量,我們可以假設12個零件全為合格,則應得10×12=120元,但實際上少了120-90=30元,說明這12個零件不全為合格零件。每把一個合格零件換成一個不合格零件,少10+5=15元,則不合格零件數(shù)量為30÷15=2個。
【例題2】小明參加一次數(shù)學競賽,試題共有10道,每做對一題得10分,錯一題扣5分,小明共得了70分,他做對了幾道題?
A.4B.6C.8D.10
【答案】C
【解析】題目問的是做對題目的數(shù)量,我們不妨假設10題全答錯,則應得-5×10=-50分,但實際上多了70-(-50)=120分。每把一道答錯題換成一道答對題,多10+5=15分,則答對題數(shù)量為120÷15=8道。
【例題3】甲乙兩人參加射擊比賽,規(guī)定每中一發(fā)記5分,脫靶一發(fā)倒扣3分。兩人各打了10發(fā)子彈后,分數(shù)之和為52,甲比乙多得了16分。問甲中了多少發(fā)?
A.9B.8C.7D.6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據(jù)甲乙分數(shù)之和為52,甲比乙多得16分,可得甲所得分數(shù)為(52+16)÷2=34分。不妨假設甲10發(fā)全脫靶,則應得-3×10=-30分,但實際上多了34-(-30)=64分。每把一發(fā)脫靶換成一發(fā)中靶,多5+3=8分,則答對題數(shù)量為64÷8=8發(fā)。
以上是行測筆試中雞兔同籠問題的常見題型及解題思路,在此小編希望廣大考生能牢固掌握相關解題思路及解題技巧,并通過不斷練習,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