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溝通的概念:溝通或稱交流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感情的過程,是將一系列信息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的雙向過程。溝通的結果不但雙方互相影響,而且雙方還能建立起一定的關系。
溝通包括五個基本因素:溝通的背景、信息發(fā)出者、信息內容、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饋過程。
1、信息:指要溝通的內容等。
2、信息發(fā)出者:是溝通過程中的主動因素。
3、信息的傳遞:指信息發(fā)出者將要傳遞的內容,通過一定途徑,將信息傳遞給接受者。
4、信息接受者:是接受信息的對象。
5、信息反饋過程:收到信息后作出的反應。
二、溝通的形式:溝通的形式有語言性溝通和非語言性溝通兩種形式。
1.語言性溝通——語言性溝通又有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等不同形式?陬^語言溝通在護患交往中應用較為廣泛;書面語言溝通在護患之間主要用于健康宣教資料,在醫(yī)護人員之間主要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用于各種醫(yī)療文件的記錄等方面。
2.非語言性溝通——非語言性溝通是運用身體運動、姿勢、表情、眼神和觸覺等進行的溝通。它可以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非語言性溝通的主要目的是表達感情,維持自我形象,驗證語言信息的準確性,調節(jié)互動,維持護患關系。
非語言性溝通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體語:通過人體運動所表達的信息,如面部表情、步態(tài)、手勢等。
(2)空間效應:對人們交流時的空間和距離的理解和應用。個體溝通交流時的空間和距離影響個體的自我暴露程度及舒適感。人們交往過程中醫(yī)學 教育網原創(chuàng)應用的距離主要可分為四種:
親密距離:人們能互相觸摸的距離。用于安慰、愛撫、查體等活動時。
個人距離:約一臂長的距離。文化不同的人群交流時的個人距離差異顯著。與親密朋友交流,護士對病人解釋治療護理操作、進行護患溝通時常用此距離。
社會距離:用于工作單位或社會活動時,如護士與同事工作時或通知病人進餐時。
公眾距離:用于上課、講演等活動時。
。3)反應時間:反應時間的快慢可反應出對交流的認真和關注程度。
。4)環(huán)境因素:影響人們傳遞信息和舒適程度的因素,如光線、噪音、室溫等。
三、溝通的層次:有四種層次,隨著相互信任程度的增加,層次逐漸升高。
1、一般性交談:是指在社交中一般應酬話。如"你好"、"今天天氣真好"之類的語言。
2、陳述事實:是報告客觀的事實,沒有參與個人意見或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交流意見和感情:在此層次一般雙方都已建立了信任,能自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對各種事物的看法。
4、溝通的高峰:是一種短暫的、完全一致的感覺,只有在第三層次時偶爾自發(fā)地達到高峰。
在護患溝通中不要強求達到高層次,只要雙方在舒適的情況下溝通,就可達到良好效果。
〖醫(yī)學教育網www.med66.com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