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 #舒婷《致橡樹》及賞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碼鎮(zhèn),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于廈門,1969年下鄉(xiāng)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lián)工作,從事專業(yè)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guī)淼氖骀谩吨孪饦洹芳百p析,歡迎大家閱讀。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詩歌賞析: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
《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yōu)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fā)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著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采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愿要附庸的愛情,不愿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愿要奉獻施舍的愛情,不愿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愿作一廂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詩人不愿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并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zhí)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言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著,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衛(wèi)士,每一個枝干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衛(wèi)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碩的花朵,愿意在他戰(zhàn)斗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扎根于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另外,盡管詩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并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征,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