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誤差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處理
定量分析的任務:是準確測定試樣中待測組分的含量。
誤差產(chǎn)生的因素:樣品、儀器、操作人員
誤差分類:系統(tǒng)誤差、偶然誤差
一、系統(tǒng)誤差:由分析過程中某些確定因素造成的。特點:大小、正負可以確定,具有可測性、重復性和單向性,故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1、方法誤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引起的誤差。
2、儀器和試劑誤差:由于使用的實驗儀器不精確(未經(jīng)校準等),或試劑、溶劑不純所引起的誤差。
3、操作誤差:由于分析工作者的操作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誤差。
二、偶然誤差:又稱隨機誤差或不可定誤差,是由某些不確定的偶然因素所致?梢酝ㄟ^增加平行測定次數(shù)(即通過多次測量),使正、負誤差能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
三、過失誤差:加強管理、認真操作。
準確度:指測定值與真實值接近的程度。
準確度表示方法:
1、 絕對誤差(δ):測量值(X)與真實值(μ)之差:δ=X-μ(所得誤差有正有負)
2、 相對誤差(RE):絕對誤差(δ)在真實值(μ)中所占比例:RE=(δ/μ)*100% 或1000‰無真實值時,用測量的平均值(X)代替真實值。
當測量值的絕對誤差相等時,測量值越大,相對誤差越小,測量值準確度越高,反之,則準確度越低。
精密度:指一組平行測量的各測量值之間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來衡量。
偏差表示方法:(詳見書P14-P16)1、絕對偏差2、平均偏差3、相對平均偏差4、標準偏差5、相對標準偏差
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圖2-1(詳見書)
誤差的傳遞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書)
有效數(shù)字規(guī)則
【篇二】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子光譜法。是研究分子在200~800nm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
類型:詳見書(重點)
定義1、能量較低的價電子叫基態(tài)。2、能量較高的價電子激發(fā)態(tài)。3、兩個軌道之間的差叫能極差(200~760nm之間)。
常用術語(詳見書)
發(fā)色團、助色團、藍移(紫移)、紅移(長移)、濃色效應(增色效應)、淡色效應(減色效應)、吸收光譜、吸收峰、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書P11)
吸收帶:是說明吸收峰在紫外-可見光譜中的位置。分類:
1、 R帶:德文(基團)得名。由n—π*(是雜原子的不飽和基團)躍遷引起的吸收帶
特點:①吸收峰處于較長波長范圍(250~500nm),吸收強度為弱吸收
、诋斢袕娢辗逶谄涓浇鼤r,R帶有時紅移,有時被掩蓋
、垭S溶劑極性增加,R帶向短波方向移動(R帶藍移)
題:測定某一化合物的紫外光譜,當改用極性溶劑時,某一吸收帶藍移。1、此化合物中含有什么基團?(n—π*雜原子的不飽和基團) 2、此吸收帶是什么吸收帶?(R帶)
2、 K帶:德文(共軛作用)得名。是共軛雙鍵π-π*躍遷引起的吸收帶,吸收峰220nm以上,吸收強度大
特點:①隨著共軛雙鍵增加,吸收峰紅移,吸收強度增加
、谌軇O性增加,K帶長移。(改變溶劑的極性,可區(qū)別R帶和K帶)
3、 B帶:從(苯)得名,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帶。是由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躍遷所引起的吸收帶之一。苯蒸氣在230~270nm處出現(xiàn)精細結構的吸收光譜,又稱苯的多重吸收帶。
特點:其中心在256nm附近。
4、 E帶: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帶。由苯環(huán)結構中三個乙烯的環(huán)狀共軛系統(tǒng)的π—π*躍遷引起。分為E1,E2兩個吸收帶。E1帶的吸收峰約在180nm,E2帶的吸收峰約在200nm。均是強吸收
【篇三】
【篇四】
原電池:
1.原電池形成三條件: “三看”。先看電極:兩極為導體且活潑性不同;
再看溶液:兩極插入電解質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閉合回路或兩極接觸。
2.原理三要點:(1) 相對活潑金屬作負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2) 相對不活潑金屬(或碳)作正極,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3) 導線中(接觸)有電流通過,使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p>
3.原電池: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
4.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原電池 |
電解池 |
||||
(1)定義 |
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
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 |
|||
(2)形成條件 |
合適的電極、合適的電解質溶液、形成回路 |
電極、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外接電源、形成回路 |
|||
(3)電極名稱 |
負極 |
正極 |
陽極 |
陰極 |
|
(4)反應類型 |
氧化 |
還原 |
氧化 |
還原 |
|
(5)外電路電子流向 |
負極流出、正極流入 |
陽極流出、陰極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