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說明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供應方式,說出出生后發(fā)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fā)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chǎn)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jīng)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chǎn)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chǎn)實踐中,人們經(jīng)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nóng)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huán)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濕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5、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么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chǎn)實踐中有什么作用?
二、互動探究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么?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nóng)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請想一下農(nóng)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jīng)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快速發(fā)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xù),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yè)設計
《練習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xiàn)象。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qū)別。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么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展示家庭成員性狀調查表,學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調查表。
師生互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和概念。指出調查表中的各項調查內容,在生物學上屬于生物的性狀。
設計意圖:課前安排的調查活動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借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供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促進親子關系。同時為本節(jié)課的問題探討提供了很多較好的素材。
觀看錄像:了解人的各種遺傳性狀。
提出問題:什么是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思考,總結出性狀的概念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學生活動:觀察幾種生物的性狀。
小組討論:
1、僅憑肉眼的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狀嗎?
2、嘗試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狀。
3、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舉例說出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小結: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提出問題:性狀能否直接傳給后代?它又是誰控制的?
學生活動:資料分析――轉基因鼠的啟示。
教師應較詳細介紹此項生物技術的基本過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這是一種世世代代都是小體型的鼠,人們在對它做了一些特殊的處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變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從雌鼠輸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將事先備好的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吸入顯微注射器中,在顯微鏡下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細胞核中就攜帶著轉入的基因;將已經(jīng)導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去。這樣小鼠的輸卵管中就有了兩種受精卵,一種是導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種是輸卵管中原有的未轉基因的受精卵。結果,轉基因把小鼠變成了大鼠,轉基因超級鼠比與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長速度快2-3倍,體積大一倍。
小組討論:
1、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
3、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小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教師播放錄像:轉基因技術的運用。
學生活動:觀看錄像,加深對基因決定性狀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實驗分析和觀看錄像,以學生非常關注的話題,可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內容上看,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狀的事實,確信無疑,相信科學,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還能利用此片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教師提出辯論話題:轉基因技術的利弊(好是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素材以確保效果)。
學生活動:展開辯論(可臨時組隊)。
小結:轉基因技術和其它許多科學技術一樣,都似一把雙刃劍……。
設計意圖:既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又使學生明白科學技術應該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帶來災難的道理,科學研究的過程應該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另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力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等其它各方面的綜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關于這些問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生物在傳種接代中傳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那么你還想了解基因是怎么傳下去的嗎?是通過什么傳下去的嗎?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保持生物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對科學追求無止境的精神)。
課堂練習:P28(及時反饋并矯正)
課后作業(yè):配套練習《學習與評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倥e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地方措施。
、诿枋鋈梭w的免疫功能
、蹍^(qū)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2、能力目標:
、僬{查當?shù)爻R姷膸追N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原體、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诶斫饪乖涂贵w的概念及二者的關系。
②了解自己接種疫苗情況,體會父母對子女健康成長的關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賯魅静×餍械幕经h(huán)節(jié)
②說明人體的三道防線,理解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③區(qū)分抗原與抗體,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2.難點:①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趨^(qū)分抗原與抗體,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傳染病及其預防
(一)引入
(二)新知探究
1、學生閱讀教材P68,觀察圖VIII-1思考問題:
①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區(qū)別?傳染病的特點。
②舉例說明什么是病原體?
、鄯治鰣DVIII-1中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傳染病特點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想:傳染病在滿足什么條件(即環(huán)節(jié))下就可流行起來呢?
2學生閱讀課本P69資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問題:
①小組討論完成P70的討論題。
②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叟e例說明什么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馨滩〉牟≡w、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分別是什么?如何預防?怎樣與艾滋病患者相處?
學生交流展示,老師點撥:
、、區(qū)分“病原體”與“傳染源”
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
既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那么我們如何預防傳染病達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學生閱讀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種預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觀察圖VIIII-3,說出這些措施分別屬于哪一方面?學生小組討論后展示。
師強調點撥:控制切斷保護三個動詞,通過6幅圖片理解。指出要根據(jù)針對對象來確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師小結:
(三)當堂達標:
學案P100達標測試題1、3、5、6、7、9
(四)作業(yè)布置:
互動訓練P56第一題P58第九題及調查當?shù)氐膫魅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