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雞犬不寧的成語故事

時間:2017-10-30 15:3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兒童故事# #雞犬不寧的成語故事#】雞犬不寧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姓蔣的人,祖父和父親在捕蛇的時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卻繼續(xù)捕蛇。當柳宗元勸他不要在捕蛇的時候,這個人竟大哭起來,寧愿被蛇咬死,也不愿意放棄捕蛇。

  唐朝中期,封建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沉重的苛捐雜稅壓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當時,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帶有一種奇異的蛇,全身有劇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難再活命了。但如果能捉到這種蛇把它晾干制成藥餌,就能治療多種病,因此被宮廷列入賦稅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喪生。

  雖然如此,還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險捕蛇來繳納賦稅,因為這樣可以減免更沉重的苛捐雜稅。每當征稅時候,兇橫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戶,逼迫人們捕蛇,沒有哪一家能逃脫賦稅,沒有人不受到騷擾。

  當時有老百姓這樣形容官吏的兇橫和騷擾:“雖雞狗不得安寧焉。”意思是說,即使雞狗也得不到安寧。

  人們把“雞狗不得安寧焉”簡化成“雞犬不寧”,形容騷擾得厲害和頻繁,使人不得安寧,這個成語見于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說》。